以理想國為名,看見東海藝術街的書世界與茶世界

9,870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感恩東海藝術街商圈藝術街主委郭郭達鴻老師精彩導覽走讀
從 《驚蟄:東海藝術街商圈突圍日記》到《巷弄裡的藝界人生》
一條走過了不知道多少回的路,在這條路上圓了我年少時的書店夢。
在剛出社會時,也是因緣際會在藝術街接觸到了塔羅牌與靈修人士,開啟了另類思路的人生。
中年時,因著EMBA商圈與地方創生研究主題,跟著主委郭老師與商圈夥伴們,一起用心記錄店家們在疫情與數位轉型衝擊下,如何因應與重啟新局。
今天參加東海校友會的新春團拜,早上看到公關室全新的親善大使介紹的刊物,晚上看到由四箴國中的同學們對於商圈的精采記錄,以及微縮模型與彩繪,覺得很欣慰感動。
就像當年爸爸帶我跟妹妹參加藝術街的聖誕活動,留下一輩子刻骨銘心的聖誕盛典印象。這些青春歲月在藝術街揮灑的記憶,也會是同學們生命中流動的盛宴的。

「台上有沒有你最激動的地方一個順著走的地方」

每個人心中總會有那麼一個最激動的地方,一個順著走的地方~

對我來說,這地方,就是藝術街……從小時候的時候爸爸帶著我和女孩一起參加藝術街有趣的聖誕回憶;大學時談戀愛生活著獨立書店與愛樂的藝術街;出社會後,只要有空,車子騎著就會晃到那個地方,仍然是藝術街。

當地人的地方,有這樣的魅力,三十一次,吸引不同的人,怀揣夢想:是店、工人畫室、工人是工人……從藝術街坊開始茶了席過去的社區營造理念的萌芽,藝術街商圈,成為台灣地方創生中一個精彩的案例。

非常有機會來這裡,與各位前輩分享,我所參與的感動的,這種自發性在創生的生命力~記錄與分享數字,藝術街的興革變化,以及護著大肚山的文史地景(亨德博士紀念公園與事蹟的發揚)、東海中科生活圈空氣品質的安全維護、理想國藝術街商圈的全國特色魅力營造、一中一段時間任校長連署夫人請藻珊瑚科學與生態價值……這種方式的推手,就是藝術街商圈的主郭達鴻老師與藝術街夥伴們!
很榮幸擔任今年東海大學校友總會校友楷模評選的介紹人,介紹我們東海政治系與行政所的大學長 郭達鴻 老師,郭老師在大學期間就對學生自治運動非常的出力與倡導,更是東海大學學生自治會的首任會長,大學畢業後即深耕理想國藝術街,啟迪沾溉,桃李春風, 在郭老師與商圈會員店家與在地民眾及校友的共同努力下東海藝術街商圈Art Street成為 全國特色商圈,並有茶文化與書世界的美譽。
郭老師在擔任鄉民代表期間,大力發揚亨德博士當年捐資興建南寮地區自來水系統的事蹟與甘棠遺愛,讓東海大學的工作坊精神,能夠與時俱進,並嘉惠地方以至於今日。
在東海大學飽受空污所苦時,老師推動大肚山空氣品質聯盟,結合學界、醫界、環保界人士,並邀請 公共電視台 有話好說來東海大學出地方論壇,將環境議題引起大眾關注與有效改善空污,嘉惠地方。
更在今年 藻礁公投連署志工團 推動連署運動時,力邀台中一中前後任校長,為藻礁保護與學生公民意識的提升,有大幅度的提升與促進。
今日開學嶺,他日成儒林。東海大學在大肚山開啟了新的地平線,而郭老師所代表的東海人開創精神,在藝術街開創了一片理想國。

記得次次的口述歷史故事,是在42世界讀的前夕,老師首先分享以愛書人的角度,在九州、在澳門喜歡與第一個人旅行時,總是會走當地的特色書店或者獨立書店來,看看文字,從包裝、設計、裝幀等,還可以改變不同地區人的暖意與思想。聊到書,大家話匣子就一看,老師說他一直希望,藝術街能夠擁有兩間房,可以讓人信步買來,走著走著就可以進去逛,看書店明目書的特色。這樣的空間,能夠把書特色、文房四寶、甚至未來能夠有機能識別一些手作系列(是咖啡、茶、、特色小點,隨園菜譜這樣,甚至一點很像的把食的文化與歷史藝術故貌,那會是街上迷人的風景)

左 藝術街商圈主委 郭達鴻 中 藝術街商圈顧問 曾彥霖 右 惠來扶輪社社友 曾志傑

溯源

講述從頭,郭老師深藏豐富的各式海報與宣,從民國87年8月1日刊創的《鄉親您好社區報》,由梅可望校長擔任榮譽顧問,郭達鴻老師擔任發行人與總編輯,編輯顧問與社區顧問更突出而強大,一之俊秀。社區與社區的整體塑造,而有了新故鄉運動的社區倡議,而藝術街理想國,在1985年至1990年間嶄露頭角,成為台灣第一個社區整體塑造示範點,成為新故鄉運動社區的倡議,而藝術街的理想國荒涼,一路發展到人文薈萃的藝術街,成為台中縣第一個商圈,建商1988年間推出新案,規畫烏托邦型「理想國」社區計畫,以柯比意廣場為主點記錄社區藝文活動,打下藝術街基礎。

1994年8月,郎玲台中大肚山「理想國」。當時在台灣的劇團真的是「社區劇場」,自許以「頑石」拍,再次發送給自己的新挑戰劇團。在1999年執行「大家來寫村史」計劃時,為理想國東海村的開發墾拓,從無到有寫完整的記錄,編寫「以書寫通訊村史-台中縣東海村」一書,頑石「社區劇場」的創作模式,具體實踐的發展方向,是本著戲劇與生活結合,希望通過劇場活動開發性靈、關懷生態環境,強化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以注入與一股有情的生活趣味。起落落之間,找到自己與慕生命的初始與生活的感動。

而1999年6花齊放~這是藝術街獲得文建會的最佳使社區第一名活動。

由社區藝術藝術家張永村以及再造中心主任白錫旼(原理想國台鼎建設)結合東海大學學生及近2000戶居民共同營造社區藝術人文活動,永村社區結合重點200位的藝術家與團體在廣場上及藝術街以各種形式表演表演社區藝術的融合、集體,有活動期間持續有天十:有活動展、舞蹈、舞蹈、模特兒時裝表演及才藝,社區烹飪、賞花蹓狗大會、所有名人演員表演者都是社區的人,活動活動對往後影響真實的國家房地產有很大的進步。

這兩個藝術街藝術街活動的高峰,來自國內以及世界藝術上劉百家的紐約藝人,有,如李泰祥、畫家其偉、林壽、蕭勤、謝慶、姚德等……張永村也沒有忘記上一句:「那時藝術街林翠虹的原鄉小集有如藝術街的客串,有很多來自藝術街的客串」其實不只翠虹,許多還住在藝術街附近的藝術家就是親臨現場,只是他們沒有寫著:我是藝術家,也沒有人告訴你,你家是做陶藝的、那位是畫國畫、雕刻家、音樂。

藝術街坊在首屆會長黃騰輝以及會員店家們的努力下,迎向榮景,全盛階段,集中藝品、服飾、古玩、茶坊、創意小店及咖啡餐廳等特色店家進精品,營造的悠閒、浪漫人文藝術居一炮而紅,「素履之往」、「觀自在》、「紅磚橋」、「菲冷翠」、「班班的家」、「牡丹園區」、「小雨的兒子」、「古典玫瑰園」、「羅倫斯」餐廳及「阿達家族」 ”等都是耳熟能詳的家,更喜歡生活品味的家,創作現場,吹起的風在地藝文。

奔流
郭老師自2019年接任藝術街商圈主委後,多選藝術街的新舊特色化形式展現,吸引不同世代的遊客們,特別走藝術街,愛上藝術街。因此商圈管委會結合老當地店與第二代青年自組文創協會、社區發展協會家配套,藝術街商圈已破百百家,不斷湧現的經營行銷模式重磅引人潮。

除了屹立商圈20多年的老家店,年輕一代的新店家及原家代的進駐,再注入第二活水,「小巷子豆」專賣手工豆花;「花半開」專營花藝、茶藝;「李記」愛”主打手工蘿蔔糕;而明目書友會,自帶藝術的吸下,來自潮藝術媒體的朋友、建築師、設計師、文史師傅們,共同成立了“明”目書社書友會,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一個共同的書人、書友的情卻與愛情。

王《東海藝術街商圈XACCUPASS推出的2021巷弄之間——尋找隱藏達人計劃》文案上介紹的:

到東海除了路思義教堂和買牛奶,也很推薦用一個下午半天的時間到隔壁的東海藝術街走走。在這一條沿著小斜坡而建的藝術街區上,匯集後現代主義的咖啡店、復古歐洲的飾品店、摩登的金工、陶藝、茶服館等等應有盡有,但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是這裡還藏著不下十家的個性茶藝店:

有擅長21式茶藝、精於烹功夫茶的海哥,

用當代方法詮釋傳統茶藝的盧冬一,

為遠道而來的客人熱情奉上一杯白茶美人的二月山家老闆娘,偶爾遇到老闆還可以獲得免費算命的機會,

還有結合茶藝和花藝的央谷和儀芳,他們的茶室真是美得像一幅畫

每個茶藝師的風格大不相同,然而只要細細和他們坐下喝一杯茶,就會發現他們都在誠摯地走在茶道上,用茶創作生活

有空的話就來東海的藝術街坐坐吧!讓老闆們為你奉上一杯精心煮成的好茶,配著春天暖和的陽光,抿滿室的茶香。

《驚蟄:東海藝術街商圈突圍日記》
這本書翔實記載藝術街團隊與產學顧問們,從去年疫情初起,以及商圈如何對應生活與消費型態的轉變,並且透過策展觀念的引進,帶動藝術街的茶文化的聚落與新商業動能,成功達成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在《社會再造的新思維》所提出的「第二曲線」概念,成功為商圈聯繫與凝聚了新舊世代的消費群眾與創業家,並且成為培養新銳藝術家的沃土,讓藝術街再度成為創作者與藝文朋友們的喜愛與選擇。
書中我們可以看到藝術街商圈管委會與店家轉型線上與雲端商務,以及線下帶著大家各種自發性的奉獻,為警消醫護加油打氣,這種新生的能量,真的是台灣在地生命力與經濟及社區發展的最佳寫照!

以下是個人的體驗與親身參與的藝術街手作活動與公益回饋:

在五月疫情爆發前,參加第一場“來東海找達人體驗”活動由李記珍愛達人店家的手作蘿蔔糕與芋頭粿的活動,聽店家講解店名的由來與父女之間的傳承,由米漿與菜頭、芋條交織而成的美味關係…同時在店裡看到阿公帶著孫子們滿懷期待的來到李記珍愛…真的一種感動與幸福的感覺…深深感受到李記珍愛的深意與祝福~好像看到小時候阿公帶著我跟妹妹到街上逛逛的感覺。這種充滿愛力與生命力的能量,在李記珍愛的空間中流動著,帶給每個到來的朋友們,幸福的感覺。

而在五月中疫情爆發時,看到藝術街的店家受到很大的衝擊,尤其我最愛的書店業,更是在嚴峻形勢下,仍然堅守,並且以各自的專業發揮的溫柔守候的社會力量,如同《留住一切親愛的》書介中提到:柏格以非凡的清澈與勇敢透視這世界的深沉苦難,並提出有助於終結這些苦難的觀念與行動…帶領我們探索無以數計的個人選擇、遭遇、啟明、犧牲、欲望、悲痛和記憶。政治抵抗在今日究竟意味著什麼?

同樣的,在大疫之年,如何透過書寫、透過閱讀、透過關心、透過行動,留住一切親愛的,留住台灣文化的文采與泥香,也是我很努力在不斷探索與追求的,如同「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所有的地方感,最後一定歸於當下的身土體驗,而對我們所處的時間點而言,大環境大方向是人類所導致的氣候極化加速所帶來的複合式災難;中環境是台灣過度偏向經濟發展所導致的種種山河破碎、荒野退縮、農田消失破壞、水源地污染等等;小環境則是自身所處的社區與社群,如何面對外環境做適當調整等等…

因此有了《留住一切親愛的,獨立書店的愛與生》一文的產生,並且產生了愛的漣漪效應…

明目書社書友曾保富,在看了文章之後,深感各地的書店與書友們,在疫情期間發揮的溫柔守候的力量,是社會安定感的重要因素,因此邀集熱心的好友們,其中特別感謝台中市議員張彥彤,以及青溪青年事務委員會中區服務處,聯合捐贈防護面罩、飲料、書、雜誌給醫療與防疫人員,在疫情衝擊的時刻,雖然每天都發生許多讓人擔憂的事情,但是全台各地的醫護、防疫人員,仍然堅持守護,希望能夠積小為大,既激勵自己也鼓勵別人。

獻給島嶼各地的烽火守書人,用島嶼特有的生命力,守護文字薪傳、守護閱讀的未來,永不妥協、永不放棄,書店不要說再見❤️(這段話是借用 珍愛桃園藻礁 的slogan,獨立書店的精神就是同島一命,死裡求生,這在保護共生家園的守護者的角色上,在哪邊都是一樣的)

而在八月初疫情減緩時,一家富有生命力的書店「葉形二手書店」誕生了,店主與店長在靈性書籍以及攝影集上下了很好的功夫,在店中每每可以發現書叢中的微光。店長是東海美術系的校友,因此在店內的空間感,以及書的視覺感的豐富呈現上,都下了甚深功夫,而且是一位在深度閱讀與體驗上,有著分享與討論熱情的人,這樣子的街區書店,真的是城市幸福感的來源之一。

一條美麗的街道名稱:藝術街,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夢想,就像當年《天下雜誌~319鄉向前行》裡面對藝術街的介紹:「藝術街像一座島,既獨立又開放」,穿過車水馬龍的台灣大道,彎進國際街,繞進藝術街,再到藝術南北兩條街晃晃,來到遠東街,彷彿串連起《遠東的線索》~在這邊可以看到台灣近代史進程的縮影,以及大家在地方精神中,所形塑的集體記憶,社會想像以及情感認同,一種我們「龍井我的家」、「我們都在藝術街」的集體記憶與情感空間的形塑~這麼多年來,一個世代一個世代的店家與遊客們,來到藝術街、愛上藝術街,甚至就落地生根,從遊子變居民,變成了鄰里社區,如同理想國的推手白錫旼的名言:「街是單棟建築的延伸,填補了建築與都市間的空隙」而這一點一滴地累積,造就了大肚山上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喜歡大肚山,喜歡藝術街,就是因為喜歡這塊土地上的文采與泥香❤️

主題:社區書店的退離與重返,以街區經濟觀點的思考與探索
事件起因:一場疫情,讓獨立書店的生存與挑戰更加的險峻,卻也讓我們看到全國各地社區書店的堅持與應變。疫情趨緩後,常帶給大家驚喜的新手書店卻宣告再見,同時我們也看到誠品書店推出社區小型複合書店的訊息。本文試圖從街區經濟的角度來思考與探索社區書店的存在意涵。
訪問人物(依時間序排列):新手書店張麵包、葉形書店阿文學長、許店長、明目書社賴太太
事件時間:2021.5月份到現在
為何要做:希望探索與梳理書業在社區經濟中的貢獻,與生存意義
問題意識:老書店逝去,新書店重生,里程碑標誌著愛書人的百年思考。在921後,民間興起了一系列大家來寫村史的集體記憶回溯與凝聚的活動;在大疫之年,希望記錄下,書業的朋友們,如何透過書寫、透過閱讀、透過關心、透過行動,在自身的生存中,也為社區帶來的光與愛。
社區書店的退離與重返:街區經濟的觀點與思考
在2021年五月,疫情擴大造成書業的衝擊,尤其獨立書店業面對本來就強勢競爭的電商(除了博客來這個傳統對手之外,各種電商平台運用書的集客力來打折扣戰,造成書界的各方意見的激烈討論),加上疫情對於實體活動與消費型態的衝擊與改變,書店本身除了作為閱讀空間之外,身為街區經濟的一個指標性業態,本文以台中一些特色獨立書店的訪談與觀察為案例,希望能夠記錄下一些時代的記憶。或許若干年後回看,可以得到一些靈感與勇氣。
十月初有兩件書界的新聞事件,新手書店宣布結束營業,以及誠品書店宣布推出社區型誠品來整合線上線下全通路。
新手書店在台中,一直是非常精采的書店空間,各種新書發表會、小些音樂會、作家深度座談等等,都是辦在新手書店,而因為書店工作夥伴各自的專長,新手書店也在獨立書店議題輸出、讀友關係深度建構、以及咖啡與美食(尤其咖啡、水餃與餛飩,這個真的必須大書特書,是具有專業水準的,比之餐廳猶有勝出)與新手團購群組等等,都是在書店閱讀的本質上優秀,而且精準應對市場需求的。
因此新手書店的退場,以及誠品書店宣布以社區型書店展開全台展店計畫時,讓我產生出的是一種對於獨立書店的危機感。獨立書店本身是一種資本積壓沉重,資金轉換不高的行業,基本上書店的生存都是靠著店主燃燒資金與熱情,加上透過書店營造出的文化與社會價值,來形成接案或者週邊企劃能量來挹注書店生存的業態。
當市場詮釋力與資本運籌能力強勢的誠品書店,決心重拾過去十年放掉的獨立書店市場時(那十多年前交岔而過的時光,剛好文化部以及當時的社會文化期待的種種因由,竟意外的成為新興獨立書店繽紛的年代)
加上疫情期間加速線上消費以及各種數位綁定的手機支付方式,幾乎可以讓一個都會上班族可以從薪水入帳到花完,都沒有摸到鈔票。但是在這方便化的表象背後,數位控制與社會控制,卻是更加的強化。而個體個人與街區經濟的角度來思考,就會令人擔憂全通路式的消費系統,對於街區經濟型態的社會活力的衝擊與掏空。
而葉形書店,則是在疫情的擔憂仍未消散的八月底九月初,在藝術街上,長了出來。許店長本身是美術背景專業,在她的巧思與空間營造下,書店有兒童區、文友泡茶區、以及屬於社科院與靈性愛好者的沉靜的書區。這裡將來會有更多的美感空間的呈現…在好幾次的訪談當中,我們發現街道上的年輕人,可能是晚上散步,發現了這裡,臉上出現的驚喜感,以及聽到許店長聊到有客人專程來找她聊對於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作品的心得,這其實真的是獨立書店最寶貴的精神,只有在獨立書店,這樣的對話才有成立的可能。
而葉形書店的老闆阿文學長,經歷過傳說中獨立書店的黃金盛世,在東海書苑、唐山書店都有很豐富的經驗,訪談時他說到:「我大概賣了十幾萬本書,扣掉在(其他書店的時期),書對我來說並不是難賣的。看過這麼多書,我希望在出版端,也能夠為有心的作者以及讀者推出好書,而獨立書店對於街區經濟或者社會意義來說,我覺得人終究是社會性動物,不可能全然線上生活或者窩在家中。社區的書店在街道上,本身就提供了一種訊息與刺激,當街道上有了書店,人們會想去逛逛,而且書店在房地產上是為社區房價加分的哩。」(訪談時間11月6日 21:00)
走出書店,夜晚寧靜的藝術街,我彷彿想通了些什麼。
11月8號禮拜二,收到明目書社賴太太的《理想國》讀書會邀請,談的是The Guardian,主講者張一中老師的導言:
階級分化:從《理想國》第二卷的護衛者談起。柏拉圖的《理想國》標誌著一個政治事件,也就是說,和過去通過傳統與習俗而自然形成的各種型態的城邦不同,《理想國》要從頭設計一個最正義的城邦。無論贊成或反對柏拉圖的政治理念,通過閱讀《理想國》,我們可以看出在哲學的起源處,一個城邦存在的目的為何,以及為了實現這個目的所需要元素為何,從而在比較不同文化、或不同的政治型態時,討論能聚焦到政治的本質問題上去。
「國家以銅鐵之人守之必亡」是柏拉圖在《理想國》當中提出的警語,或許,以獨立書店守護閱讀人的金質靈魂,是後疫情時代與元宇宙前期,人類世的一個洞穴寓言吧。
這比《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中,珍雅各力抗的現代化都市主義,是更完整與強大的社會經濟轉型與演進,獨立書店之於時代,竟然顯化出這樣的意義來,一個彷彿傳統手作人技藝傳承的自我身份認同,因為受到某某書、某某書店、某某老闆、老師、學長的鼓勵,而一腳踏進了這個此前未曾想過的領域,而形塑了又一個時代的文化風景。
後記:
我們會在春天的時候蠢蠢欲動 秋天開始思索
我們會在傷心的時候好想要放棄 幸福就忘記傷痛
我們會在成功的時候遇見挫折 痛苦中學會放手
我們會在徬徨的時候學習從容 學習安靜
-萬芳〈Michelle的第一天〉
高中畢業的暑假,在公民老師黃老師的介紹下,第一次踏進東海書苑的門,遇到彷彿搖滾歌手的英良學長~那時候夏天午後的陽光,以及彷彿社團秘密基地般的書店空間,是我接觸獨立書店的第一天。
後來,再跟著老師來到明目書社,那又是一個截然不同的書店體驗,賴先生把對哲學的愛與自身的修為,凝練出一種樸實沉靜的空間感,在這裡,人與書的連結,成為空間的主體概念。
這是我前半生中的基載,工作也好,戀愛也好,興趣也好,就是一個書緣世界。
以文字與書寫,連結了一個又一個的時間之流,也逐漸體會賴先生說的,與超驗世界重新連結。
10月3日晚上 #看見東海藝術街 #商圈購購摸彩樂 #裝置藝術點燈 #月光市集 #音樂文化表演 都在東海藝術街柯比意廣場✨
東海藝術街 攝影:曾彥霖

東海藝術街 攜手東海美術系師生 以藝術為名 點亮月光市集

圖文提供:郭達鴻老師(東海藝術街商圈主委)

點燈儀式感恩眾多貴賓的參與及祝賀,有中小企業處的贊助,來自中衛的 王處長,台中市政府經發局的 李 副局長,觀旅局的 葉專委及科長,地方區長/地政局長/里長/前立委/議員……謝謝大家,藝術街有大家真好
現場演出的《墨爾本》老闆Steven是外籍人士,來台旅遊,結果碰到疫情,回不去澳洲,乾脆在東海藝術街開店,生意興隆,聽說天天擠爆,假日要排隊等候進場,找一天去擠一下,哈!
樂團在當天晚上8點的表演,帶著大隊人馬,小提琴,低音大提琴,薩克斯風,還有美麗的探戈一起表演!表演完後,直接奔回店裡續攤,歡迎大家一起來藝術街玩!

東海藝術街為一條約長三百公尺,由舊有公寓整裝,沿著山坡而建的美麗店街,自民國77年成立以來,結合藝術、商業與生活的店家林立,以獨樹一格的人文氣息受到藝術界、民眾及媒體的注意,吸引許多藝術工作者進駐,經民國88年臺中縣政府整體性規劃,全面綠美化,鋪設地磚人行道、種植路樹、路燈設置等,近年更與在地藝術家合作設計多幅巷弄彩繪牆,成為臺中市民假日遊賞的地點。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東海藝術街的範圍也從原有的「L」形:國際街—藝術街,擴展至緊鄰的藝術南街、藝術北街、遠東街,形成一個區塊與行政區的「東海里」有很大的重疊。

東海社區發展協會 照顧關懷據點的古早味芋頭巧

東海藝術街商圈原本就是從生活內需所發展出來的自然形成商圈,因為受到「東海大學」、「社區營造」等因素的影響,吸引了一批擁有浪漫思考模式的住民,形成了東海藝術街最初的生活模式,才會吸引許多藝術工作者進駐。

商圈內店家以藝術藏品與特色創作為主,各種藝術作品、骨董藝品、歐洲生活雜貨、日本藏物等特色風格店家,以及異國餐廳、特色咖啡店、異國服飾以外,隱身於巷弄中的工藝工作坊更是不能錯過,如茶藝、花道、繪畫、捏塑、羊毛氈染織、金工藝術等,每間工作坊都有個別的特色與故事,以此形成融合藝術和商業的特色街區。

作品名稱《光之所向》
作品理念:向日葵具有向光性,因此又被稱作為「太陽花」,是代表陽光的花朵。除此之外,向日葵也是藝術家們喜愛描繪的對象,後印象派的大畫家梵谷(Vincent van Gogh)的向日葵幾乎已經成為了他的標誌,它是熱情、生命,與光輝的象徵。此件作品便是以向日葵作為表現的形象,以金屬做為外輪廓的框架,而內部的花朵則是以有機的天然材料-撿拾而來的樹枝與氣根,並塗以鮮豔的黃色漆料製成。此件作品藉由工業與自然材質的搭配,來表現當前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美好平衡,同時希望以向日葵來象徵東海藝術街商圈充滿活力與熱情的特質,以及它獨特優雅的藝術品味,期盼創作者段存真老師及同學們所居住的這個地方,可以如太陽花般發光發熱。

東海藝術街商圈主委也是這次活動的總策畫郭達鴻老師表示,東海藝術街商圈逐漸找回藝術的氣氛,今年中秋節連假舉辦活動希望提供給消費者及遊客另一種享受假期的選擇,假期也可以來東海藝術街,看藝術、聽音樂、吃美食,以及逛街尋寶的樂趣。這次活動的現場,有東海大學美術系師生精心製作的裝置藝術,點亮東海藝術街成為活動的一大亮點。

⭐️作品名稱《島嶼》
⭐️作品理念:在夜晚來襲時,沿著海岸漫步,傾聽海浪拍打,想像自身於這片海洋漂泊,感受除了自己外的心跳聲。走走停走,隨著燈光的節奏、聲音的頻率,蹲下聆聽也行,遠望發呆也罷,一切的步伐依循著自個兒。半透徹的小島猶如恍惚的思緒,透著光像是,瞧見某物後沈澱狀態;牆上的紅外律動,有著不同的故事,在同樣欠缺解釋的生活裡,帶著同樣的換氣、同時的停頓,和同質量的靈魂。

負責這次裝置藝術的東海大學美術系老師段存真說,總共有4組造型燈分置在東海藝術街商圈的各巷弄,希望能帶給遊客往返穿梭時不同的驚喜。這四組作品分別是《島嶼》、《鬧》、《小行星17242》及《光之所向》,光是名稱就令人充滿想像空間。其中,《光之所向》是段老師特別為東海藝術街商圈所設計的作品。段老師說他以是一名在地居民觀點設計這件作品,太陽花是熱情、生命和光輝的象徵,期許自己所居住的東海藝術街能像太陽花般持續閃耀著。四組作品分置在商圈的巷弄中,歡迎有興趣者可以去尋訪,拍照集四組作品照片,現場可以贈送精美小禮物。

☄️作品名稱《小行星17242》
☄️作品理念:行星在被發現時,會先獲得一個臨時編號,接著得到一個序號,最後替他正名。之所以會命名為行星17242是因為希望我們的作品能如小行星一樣,能在你走過時發現,這片絢麗的景象,好像你也駐足在這段他還尚未被正名的時光裡。

東海藝術街在10月3日要來個不一樣的小市集:活動內容包含有裝置藝術點燈活動、商圈精選市集,這次活動在表演節目非常精彩,除了有新加入商圈的店家墨爾本巷弄Steven的弦樂演出,還有商圈第三代的銅管音樂演出、舞蹈表演,及東海里社區媽媽和商圈店家的動感表演。

作品名稱《鬧》
作品理念:以壓克力板做成一塊一塊的招牌,就像是燈箱的概念,並且參考新造型主義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的色彩與結構形式,在壓克力版上面塗上顏色,表現出簡單鮮豔的抽象美感,並且藉由內部燈光來渲染色彩,呈現藝術街繁華璀璨的感覺。
阿鴻主委已經踏上尋找 #蒙德里安 的路,作品 #鬧 分別分置在不同店家門前 #耶穌藝廊 #二月山家 #KAKY #時間軸咖啡
歡迎大家去店家門口拍照打卡,上傳臉書tag #東海藝術街商圈

郭達鴻老師
我們都在東海藝術街
東海藝術街在 郭達鴻主委的帶領下,整個商圈蓬勃發展中,活動前後都是商圈店家/房東/社造協會……大家一起來,越來越精彩了!

主委郭達鴻老師表示:「這次活動主要是商圈第二代的參與企劃及演出,對商圈發展而言更具有傳承與欣欣向榮的意義,尤其在這個月圓人團圓的時刻,更能呈現出東海藝術街商圈的獨特的魅力,歡迎全國民眾來享受台灣的人情味與幸福的感動。」

《我們都在藝術街》FB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650619355153531/?ref=share

《採訪後記》

社區營造、社區發展與地方創生一直是我的成長過程與學習領域當中,相當關心的主題。

在個人的成長與生命歷程中,一直都是在有著濃厚地方特色的社區與社群感的地方,竹山文采與泥香、豐原物阜民豐、大坑自然天書、繽紛聖誕藝術街…東海龍井大肚山,更是包羅萬有,在一個地域空間上從海口到山區台地,從最抽象的印度哲學明目書社,到最人親土親的地瓜到在到中科高科技產業鍊,都在30分鐘車程距離內。

大學時期跟隨吳介英老師學習都市學,同時在校園解說員社接受張志遠老師的雙年制的解說員培訓(一學年的時間培訓,一學年時間從事導覽)老師帶我們在藝術街吃鬆餅,那聖誕前夕的氣氛與鬆餅的香味在腦海中都還色彩鮮明呢!

【明目書社 好書推薦】 《薄伽梵歌 第一章構詞解析》、《薄伽梵歌 第二章構詞解析》賴顯邦著

在藝術街,最懷念的就是在明目書社打工的日子了,喜歡藝術街這個名字,喜歡在書店工作被書找找的人。老闆賴先生與賴老師研究經典閱讀的推廣與教育,更鼓勵我們趁年輕練好一兩種外語,能再掌握經典語(梵語、希伯來文、古希臘文等)的話就更好了,這會是畢生的資糧,也是史學界蜘蛛的功夫。在這段時間裡,賴先生教我翻譯(一本簡介《梨俱陀陀》的英文書),從哲學意義到標點符號小於行文音韻,賴先生手上的教導,非常感謝。而賴太太帶給我的,是一個書店員的情懷與堅持,書店的工作和看書是兩急,生活是很磨人的,尤其是其他時候但清淡的時候,因為店員也會跟著哭。賴太太靜水流深,成功是鼓勵我們往前看,既能體會到我們的騷動青春,抓住一個大方向穩穩地做好該做的事。

今年開始,明目社專賣會陸續有新的活動:舉辦座談會、讀書會、作家演講書、出版研討會、《門外》雜誌繼續發刊、設立作家特色藏書區。

上期的讀書會,主題是:《卡拉馬佐夫兄弟》之宗教大典(第二部第二卷第三、四、五章)與佐西馬長老的遺訓(第二部)。

由張一中老師把他讀《卡拉馬佐夫兄弟》的心得二十無私地跟大家分享。世界的全貌,除了勒家族身份、男女、勾魂等,還涉及宗教學、聖與俗、倫理學、現代性的種種煩惱與辯證。

創作的畫是賴太太年輕時的作品明目書社地址:台中市龍井藝術區街91號

明目書社也會合併網路書店與線上/實體讀書會、社團分享與讀書會等,不管時代如何改變,明目書社總是創造人與書的對話與鏈接。

艾凡裡的咖啡香
台中市龍井區藝術街33號

★ FB帳號發表您的看法
About 城市文藝復興學報 曾彥霖 213 Articles
以「文化、藝術、社福、社造」為願景,投入健康社區與城市策展概念的提案與執行,長年參加東海藝術街商圈活動與集興宮西秦王爺志工團及中國醫中醫系義診部上醫醫療服務隊志工,並從中體會出一種融合街區經濟與福利政策的社區工作模式。 於《華巍藝術新聞》有「台灣城鄉圖誌」專欄,深度報導與記錄台灣城鄉之美與社區議題。文章與作品並長期投稿於台中府會新聞《新華報導》、高雄府會新聞《南部最大聲》,希望在文化藝術與社會層面都能有所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