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與綠川一起過新年 發現山海千風之歌與綠川同心花園的故事

626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2024 與綠川一起過年

河川造就無數生機
河川成為生活希望
河川轉變成為遊憩

臺中充滿了故事,只是缺乏發現

2/12大年初三 10:00,我們要與綠川過年

邀請城市導覽員「小梅姐」、「順福哥」導覽綠川水文化館、吊腳樓與綠空故事

邀請綠川旁出生的「蘇爺爺」寫春聯紅包送給大家,他可能是舊城最年長出生在綠川旁,現在還住在原址的住戶了

藝術家「蔡青」,從新加坡來現場繪畫人像,他也即將入住在舊城

原創音樂創作首獎「沈懷一」,現場演唱「台中的河川」系列歌曲

大年初三,我們等待您的出現,一起與綠川過年

地點:
https://maps.app.goo.gl/h2xkZWBuwzTxWMaR7?g_st=il

———————————————————————-
水利局表示,「綠川水文化暨環境教育館」在初三開館當日,邀請綠川在地耆老蘇爺爺現場揮毫,聆聽綠川的老故事,了解臺中舊城區的前世今生,另有藝術家「蔡青」先生進行現場人像創作,同時可欣賞獨立音樂創作歌手「沈懷一」先生演唱歌曲「台中的河川」,敬邀市民朋友體驗獨特的「臺中感」文化饗宴。

小小河川導覽員 帶大家一起走讀探索水文化之都

歷史原來很近,「綠川」原來是一群人的家,為瞭解過去懷抱臺中夢透過鐵道進入臺中的先祖們的克難生活以及豐富的綠川水文化,一所大學守護一條河川共同發起人李中服務處與張啟龍里長邀集南區公所、四育國中進行綠川學的探索工作坊,並參訪「綠川水文化暨環境教育館」辦理綠川導覽活動,一起田園調查綠川與老臺中人的歷史故事。

水利局表示,「綠川水文化暨環境教育館」是水利局於綠川臺中路至民生路段設置的環境教育空間。過去為解決人口居住問題,因而在綠川沿岸一帶運用簡易木板搭建干欄式建築,房屋一半在陸地、一半在綠川上,如此特殊地景致即為我們熟知的「吊腳樓」。水利局為使歷史景象重現,將老臺中人共同記憶中的「吊腳樓」故事及模型展示其中,讓民眾能透過參訪一探臺中及綠川迷人的身世。

河川是生命的源頭 後世子孫永久保之

 

1987年,從民權路附近的大樓屋頂俯拍綠川,遙望四座綠橋與蘭花樹。
作者:余如季。綠川-同心花園。典藏者:余立。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台灣(CC BY-NC-SA 3.0 TW)。發佈於《開放博物館》
詹秀珠老師:
「綠川。同心花園」
感恩,收到 余如季老師的書
台中市最早的社區營造概念,可能是來自余如季老師,用愛台中城綠川的心,努力翻轉綠川的命運。
很幸運能跟隨先人的腳步學習,每一張照片、每一段文字、每一秒的影片,都感受到「願意」的強大吸引力法則。
余立老師,提攜後進的心,令人感動。
圖文:凌健老師
菜市場女兒詹秀珠,以個人的力量,經營「看見建國市場」、「我住過吊腳樓」、「看見台中城-隱者地圖」這三個fb社團,現任台中市聖心關懷協會理事長,培訓城市導覽員為台中舊城區的再生而努力。
2020-12-10配合「綠空鐵道」開幕,辦理《綠空鐵道與吊腳樓的故事》活動。詹秀珠表示,位於河岸的「綠川水文化暨環境教育館」,呈現早期綠川河畔「吊腳樓」意象,希望藉由教育館來說故事,讓民眾了解綠川的歷史,並強調「吊腳樓從來就不是美麗的」,「但外表看來不足,內藏美麗的故事」。
「台中文史復興組合」格魯克 Egaruok的導覽解說「台中綠空鐵道軸線計畫」及綠川水岸景觀與歷史城區的演變,回顧歷史,宛如一場「百年追求」。

「看見台中城-隱者地圖」推動者詹秀珠表示,為使街友及弱勢團體展現自我能力,透過「台中聖心關懷協會」的培訓使其成為「城市導覽員」,共同為綠川盡一份心力,更得以展現自我生命價值。本次活動即由小梅姐及順福哥化身為城市導覽員,以「真人圖書館」的方式,訴說自己的生命故事,讓四育國中師生能夠體會過去綠川周邊的艱苦生活及綠川的水文化內涵,更能接續這份在地史學,帶著熱愛學習及關懷社會的初衷,在未來貢獻心力,傳承並優化臺中好文化!

民國87年,台中市文化中心舉辦「綠川‧同心花園影展」,主要展出攝影師余如季先生的作品。
會議中,前市議員林永安先生說:
「破壞河川的人,是台中市子子孫孫的罪人!」
(余如季:《綠川‧同心花園》p.9)

人生中的第三場演講(第一場小學四年級植樹節演講、第二場今年七月東海大學企精會演講、第三場藻礁志工演講😍)

藻礁志工的奇幻旅程

演講時間:110/8/4(三)19:00

2014年全國環境NGOs會議在東海大學求真廳舉行,那一年我29歲的我,正在思索人生30而立,那我該何以立呢?那年的演講非常的精彩,從國土規劃、空氣汙染總量管制、土壤污染管制標準、石虎棲地保護、動物環境權、反賭場運動等等…

其中,印象最深的,反而是之前聞所未聞的桃園藻礁,讓我印象最深刻…與其說是藻礁讓我印象深刻,不如說是潘老師,一個國文老師模樣的爺爺,聲調清晰、極有條理的從國家政策、法規、生態價值、環境教育價值等,娓娓道來桃園藻礁的重要性,以及藻礁在守護海岸生態與海中生物育嬰房的重要價值。

這場全國環境NGOs會議的作用力之強,改變了我的人生發展方向,從此立定志向以一位環境工作者來自我期許與努力。也讓我這個台中人,跟桃園藻礁產生了神秘的聯繫,結下了山海千風之歌的深緣,而有了後來觸動國際海洋保育組織MISSION BLUE以及更後期的藻礁連署公投。

今年初,藻礁公投進入二階段連署,因為早早就是藻礁同溫層,一階段又很快速達標,因此從沒想過藻礁二階段連署會有困難點。直到1/28綠色暢聊的演講,聽了林惠真老師的演講,知道藻礁連署運動當時最新的進度與困難點,一種公民意志與責任感油然而生,覺得應該做些什麼,邀請以及喚起更多朋友們的意識與關心。

那時候的心境很單純為了海洋眾生,為了環境公投不能沒有票,真的是一股豁出去拼了老命的心情在拼搏。因為台灣本身的開發主義價值思維,無論什麼政黨執政,基本上環境權都是最先被犧牲的,如果環境議題沒有基本連署數量,那以後不管誰執政,環境議題都是直接碾壓過去,那將會造成國家無可挽回的悲慘境地。(其實也不只是台灣,人類社會的產經結構本身就具備自我毀滅的邏輯,這是我在大學時就非常深刻的體會,年輕時一度人生的虛無感也是因為這道哲學命題,當時的自己感到無解~而後的我因為種種探索與緣故,宇宙觀漸趨為萬物有靈的自然神論者,對於地球意識與蓋亞大地之母理念的融合,也變成我的政治與社會哲學理解的轉型,這是後話)

在這邊借用我很喜歡的一段書介,喜歡這段書介的程度遠超過這本書~《留住一切親愛的》

「在這一連串的政治對抗運動中,帶領我們探索無以數計的個人選擇、遭遇、啟明、犧牲、欲望、悲痛和記憶。政治抵抗在今日究竟意味著什麼?」

這段話我在很多公共議題上,都會拿來思考與探究,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答案,但是在《藻礁之聲》以及一系列藻礁演講:包括了發起人、響應團體、志工、個人…每個人用自己的行動與努力,完美回答了這個「留住一切親愛的之問」

而以我個人的體會而言,真的深刻體會搶救藻礁的過程,其實也是在拯救自己的靈魂,以及說的大一些來說,國家的命運轉折點。如同稻盛和夫說的:「人生的意義在於修煉靈魂,讓自己離世時,成為比出生時更好的人」同樣的,讓我們在護守共生地球家園的角色上,讓下一代看到更美好的琉璃色的地球與粉紅色的藻礁,那是多麼美好壯麗的期待呀!

最後引用陳昭倫老師,原文非常感人的文字,加上我們在台灣學界連署的前一天,很幸運的得到嶺東科大與校友會的支持,趕往嶺東科大送達連署書與相關文獻文宣之後,回程在大肚山綿延的路上,想到的藻礁夜行軍的標題,向所有的藻礁志工、夥伴們、支持者們感恩與致敬:

藻礁夜行軍!

過去,我們用法律訴訟打倒了美麗灣,用國民信託搶救大城溼地,停建國光石化,今日我們更要以藻礁公投寫出台灣公民首次為了生態環境保育的歷史新頁。

❤️獻給每一位正在台灣街頭巷弄爭取35萬份藻礁公投連署書的夥伴們。用台灣島嶼特有的生命力,拯救台灣的環境、拯救孩子的未來-永不妥協、永不放棄,大潭藻礁不要說再見。❤️

我們在陸地、空中及海上,為守護藻礁而戰!

#藻礁永存 #同島一命

感恩 潮吉爸高山茶 林董鼓勵

溫暖而有底氣,知性卻不失草根,善於聆聽更樂於分享,他用腳一步一腳印走出屬於小人物的大世界,也深深觸動我內心對外在社會的想望與行動。

我一直想要建構一個新時代的茶葉流通商業模式,但是也從曾兄身上學會:當我執行的商業模式忽略掉人性的溫暖傳遞,我會不會變成只有為了達成目標而忘記身邊美好人事物的AI機器人。

從商以來,見識雖然提升了,但發現內心愈發知識的匱乏,謝謝曾兄讓我想起成就他人與成就社會不需要做大事業,只需要朝自己心裡想成為的那種人看齊,並且站起來行動。

真正的稱兄道弟,必須是集體向上提升,也能夠在團聚的時間裡找出彼此的優秀,即使酒肉,也能精彩每一個人的生命,化為更多社會的上昇力量。

#曾彥霖
#我就是要噌你

感恩 于昇華軍史讀書會 奔襲台灣救國軍 老師指導

為我開山立派的小老弟是個執著的人。
他看了我所寫的幾本絕版書後,立刻連絡我,要我別再藏諸名山,把我寫的書,上網公告所有想得軍史新知者。
真的很絕,他能一眼看出,十多年前寫的戰史預言書,必將成真。
也如他所願,現代世界真的就,按步就班地,把書中未來戰爭,完全演譯。像無人機的獨佔鰲頭。
他是位博學廣論者
,更是位求真求全者。
為了寫個曾氏專文,就要我轉介曾國藩等古人大事記
德怎敢班門弄斧,就推薦像曾胡治兵語錄,我翻看過的,當然,不忘提一提
曾國藩的成功就在
出戰境外!
他是看透了世局,別人組團練是保鄉保民
他卻是獨排眾議,出省支援他省而戰。
所以屢戰屢敗而能屹立不搖者,就在他有整個完整的湖南,能源源不絕的供人供糧。

曾先生現在是全力在護觀音藻礁,投身於綠色環保而盡心盡力,不勝不歸。
謹為文推薦。請看他的文采風範,出筆如刀,切中時幣。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9027843855225&id=537170224

2013.7.24
新天堂樂園之樂世人生路
(原題:新天堂樂園之樂士浮生錄──從一年之初到一席之地)
從甚麼時候開始愛上社區與都市研究呢…?
或許是很小很小時,和父親一同領略了藝術街的聖誕氣氛;或許是在台中港寫生時;或許是我成長的階段,適逢台灣的社區村里觀念,從以往農村建設,或公部門策進的社區發展;轉變期一段百花千草奔騰綻放,眾聲喧揚的階段,雖然彼時年紀還小,但是80~90年代,那股向前走,草根的,開放的,世界一家的情懷,加上末世預言與新世紀學說交融合一…這個時代背景與氛圍,雖然我年紀小未嘗有幸參與任何事件,卻在日後很多奇妙的歷程中,與諸多前輩,賢達,長者,隱士,有過或深或淺的請益或一期一會的茶緣~
從東海開始,在文史書店與口述歷史的工作萌生”社群感”,當兵時在機場警衛部隊,退伍後學以致用,以公共行政與都市計畫背景成為專職議會助理,在工作中更加深根,與社區鄰里,夜市人生,草根民力一同聲息與生習…之後來到社區劇場工作,在爆米花與鹽酥雞的味道中,懷想著《里斯本夜車》 🙂
幾經探索,反覆嘗試,在人生的路途與影城(深覺當年創造此一名詞者,實在是大天才 1.聚場影塵曲終人散,社群家庭團結好合 2.每次都會聯想到《法華經‧化城喻品第七》)中,有幸遇到許許多多非常好非常好的人,有理想,有作為,有追尋,有懷抱~~實然”上帝教人以愛,眾志成城” <3
2013.7.26
天堂有愛 小鎮新生──《新天堂樂園》心語
如果書店是城市的記憶寶庫的話,那電影院大概就是城市的萬花筒了~
而在這個動態流動空間中,電影院是一個愛的容器與揚聲器
從初戀的小情侶,大學戀人,爸媽帶小孩,爺爺奶奶帶孫子,孫子帶爺爺奶奶,到各式各樣形式樣貌的愛侶,伴侶,愛人~在一個靜默緊緊相依的空間感中,想像力帶著靈魂飛馳翱翔COSMOS CINEMA這無盡的盛宴
劇末在悠揚的樂聲中,帶著或笑或淚,懷想餘韻中走出影廳,曲終人不散,闔家樂團圓,這是一個電影院放映師,最大的幸福與喜樂──在大家休閒時工作;放鬆時聚精會神;散場時守望目送──道無根而永固,名無翼而長飛;道隱無名而智周法界;宏濟萬品,典御十方!!
獻給每一位電影人,更獻給每一位偉大的觀眾,在幕與幕之間,因為有愛,電影輪轉不輟,惺惺相惜而生生長流~~
★ FB帳號發表您的看法
About 城市文藝復興學報 曾彥霖 217 Articles
以「文化、藝術、社福、社造」為願景,投入健康社區與城市策展概念的提案與執行,長年參加東海藝術街商圈活動與集興宮西秦王爺志工團及中國醫中醫系義診部上醫醫療服務隊志工,並從中體會出一種融合街區經濟與福利政策的社區工作模式。 於《華巍藝術新聞》有「台灣城鄉圖誌」專欄,深度報導與記錄台灣城鄉之美與社區議題。文章與作品並長期投稿於台中府會新聞《新華報導》、高雄府會新聞《南部最大聲》,希望在文化藝術與社會層面都能有所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