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大學守護一條河川 中部學院聯盟 大學USR計畫平台

804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源起:「一所大學守護一條河」MOU簽署 盧市長:公私協力推展在地水環境文化

台中市政府為永續發展河川水環境,市長盧秀燕於2021.12.13日與中興大學、台中教育大學、逢甲大學校長及東海大學副校長,共同簽署「一所大學守護一條河」合作協議備忘錄(MOU),期盼藉由分享水環境工程建設成果,各校實踐對河川水環境社會責任,並連結區域內公私部門資源及建立協力夥伴關係,帶動民眾參與水環境維護及各河川周邊區域發展。

盧市長表示,當年就讀於政治大學地政系時,執教都市計畫的老師曾說,「一個國家要有好的河川才會偉大,一個大學要有好的河川溪流才會成為好的大學」。因此,市府申請中央前瞻水環境改善計畫,補助整治鄰近東海大學的東大溪、中興大學的綠川與旱溪排水、台中教育大學的柳川、逢甲大學的惠來溪及潮洋溪等河川。她特別感謝中央與市議會支持河川整治的計畫與經費,相關整治總工程費高達35億餘元,皆如期如質完成。

此外,相關工程在市府舉辦第一屆公共工程獎獲特優等獎項肯定,其中,東大溪、綠川及惠來溪更是分別獲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第21屆公共工程金質獎」設施類工程2件,包含優等、佳作各1件,以及水利類1件佳作的亮眼成績。另水利局連續兩年榮獲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公共工程金質獎「特別貢獻獎」肯定,顯示台中市水環境工程品質有目共睹。盧市長說,嶄新河川需要在地各校共同愛護、管理與使用,公私協力讓水環境工程能永續發展。

水利局長范世億表示,感謝東海大學無償提供東大溪整治工程所需土地;中興大學配合綠川水環境改善計畫,拆除興大路從人文大樓北側到雲平樓的圍牆,同時拓寬人行道,使學校跟鄰近社區融合;台中教育大學地理位置鄰近柳川,前校長賴清標設立柳川文學獎至今已有15屆,其中包含「中師頌」等不少文學作品都與柳川有關;以及逢甲大學緊鄰惠來溪及潮洋溪,水利工程系教授不僅在工程設計階段提供寶貴建議,並已將整治成果納入創新CDIO工程教學模式相關課程。

東大溪等河川整治以水質改善為核心,除兼顧既有的河道防洪機能外,同時進行水質改善及整體水岸環境提升,以晴天污水截流方式削減或隔離污染源進入河川,並將截流後污水以礫間處理方式淨化,每日最高可處理污水量可達8.2萬噸,約43座國際標準游泳池。今日簽署MOU,鼓勵大學以在地發展需求為導向,發展以地方為本位新型課程與活動,再連結區域內公私部門資源,並透過在地座談等方式,帶動大眾參與水環境維護及推廣環境教育課程。

河川是孕育了人類文明的起源,也是貫穿城市風貌的要素。體認城市河川守護需要投入與倡議,臺中市在數項中央前瞻水環境改善計畫補助下,積極打造水文化之都,陸續改善綠川、柳川、惠來溪、潮洋溪、東大溪等溪流水環境,而這些河溪剛好分別鄰近國立中興大學、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逢甲大學及東海大學。因此在2021 年底中市府邀請四校共同簽署「一所大學守護一條河」 合作協議備忘錄(MOU);於每季召開討論例會,為跨校產、官、學合作奠定契機。在四校交流的基礎下,本計畫通過USR第三期新進計畫。短期目標為:河川自然環境改善規劃、在地人才培育;長期願景則是打造里川生活經營與社會生態共生韌性系統、流域聯盟對話、產業活化與國際串連。

李中愛台中2021年4月14日 城中之河~ #綠川 今天舉辦第三期啟用典禮,中興大學以後會在興大路與美村路二段交叉口這邊開個側門,讓民眾更加容易進入學校,享受校園內的綠色隧道。

綠川第三期的整治,最大的改變就是變得更加 #生態化#可親性,這邊種的都是高大的喬木,還有花卉點綴;沿著漂亮的綠川往中區火車站走,沿途的 忠孝路夜市城隍廟長春運動中心文創園區綠空鐵道,都值得大家利用時間帶朋友來體驗唷。
這個建設計畫要特別感謝盧秀燕市長與范世億 局長願意傾聽地方民意,如果不是他們上任後進行計畫變更,保留了 興大路,附近永東街、永南街的交通一定會受到很大的衝擊。
現在經常可以看到附近的居民傍晚或晚餐後在綠川邊散步,水淨樂園也充滿幼童歡樂的聲音,真的很謝謝水利局團隊的用心。

中部學院聯盟 聯合社福中心 USR平台計畫

在水利局與四校連攜水環境服務的基礎下,擴大串連週邊鄰里與社區,同時邀請社區大學與各地學習型組織,擴大群眾參與同時讓水環境計畫成為每個人身邊的大小事為活動策略。

活動期程記錄

112.11.25運動局指導,台中市議員李中服務處協辦,南區體育會與復興產業協會共同主辦的「大手牽小手健康青春齊步走」活動 透過綠空與綠川的健走與簡介,帶領民眾認識與愛護生活中的環境之美。
112.11.27財團法人台中集興宮西秦王爺水官大帝聖誕:以現代大禹精神響應水利局一所大學守護一條河川理念,創立東海大學都研中心都市計畫學程學會暨校友聯誼會,並於112.12.3參加中國醫中醫系「中醫長照討論會」以及12.5國際志工日「仁和捐血車宣導活動」,透過布施、捐血、衛教、義診等聯合社福方式,呈現現代道教繼室精神。
112.12.28中興大學法政學院院長李長晏教授主持「地方治理專題」─ 綠旱興兩河流域河川守護實驗室工作坊 。會中邀請綠川水環境志工發起人福平里張啟龍里長、李中議員服務處:東海大學都研中心校友聯誼會創會長曾彥霖、勤心學苑蔡杰融老師等在地協力夥伴,大家集思廣益,希望透過水環境志工掃街淨溪,以及影像與口述歷史工作坊的方式,讓週邊鄰里更加了解水環境,並且親近河川,思考河川,進而達到敬溪淨溪的效果。
南屯區北新社區~
每年元宵節擲米籮,「擲米籮」占卜當年農作是否豐收的民俗活動,大台中獨有的文化,每年的元宵節,村民就會聚集在廟裡,在祭拜神明,祈求風調雨順後,首先擲茭選出新的爐主,然後進行「擲米籮」活動~
把米籮拋向廟口前,跌落的米籮是正立(口朝上)就表示豐收,反之倒立,表示歉收,若徹立則是不好也不壞,這樣的習俗在早期沒有氣象報告的年代,是居民賴以參考的氣象依據!
歡迎北新社區中青代的志工踴躍加入,大家願意挑起天下的米籮,為社會承擔一己的責任,用心關懷年輕人,好好陪伴他們❤️
#南屯區北新社區發展協會
112.1.9張儷姻老師輔導北新社區發展協會成立志工隊,推廣社區水環境志工與社區大學協力夥伴關係方式:歡迎北新社區中青代的志工踴躍加入,大家願意挑起天下的米籮,為社會承擔一己的責任,用心關懷年輕人,好好陪伴他們❤️
1.成立志工隊
2.背心設計訂製(含顏色)
3.詢問公所水道認養
4.擬出各項費用預算
5.理監事會議決議
6.培力計畫申請
後驛社大 台中文史復興組合老師 帶著大家一起探索與深思台中的歷史
台中文史復興組合
二〇二四 謹賀新年
十年前,新車站正在建設,鐵路還在高架化,鐵道的軸線留存與否,沒有人知道。
天外天劇場的再發現,大家才意識到,隱藏在後車站南台中的城市發展史。因鐵道的那一刀劃下,決定了城市兩邊不同發展的面貌。
荒謬的秋紅谷1.0才真正重新整地,當年的購物商場仍是夢一場。
第一廣場鮮少人發現是體驗東南亞文化的天堂,仍有著異樣的眼光看待席地而坐的人們。建國市場人來人往,三年後正式告別遷移。
火車站前的河川被稱為臭水溝,與他的名字綠川形成強烈對比。
十年過去了。天外天劇場已經消失於無形。綠空鐵道成為軸線,北起糖廠,南接刑務所,鐵道與綠川形成十字軸線,中間各區域園區逐漸修繕。城市的發展重心蠢蠢欲動。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
下一個十年百年,我們面對怎麼樣的城市未來呢?

113.1.20後驛社大:一所為東南區而創生的社區大學 揭櫫了城市文藝復興現象的領域開展【活龍活現.驛站風華】臺中市後驛社區大學112年度成果發表會華麗登場。後驛社大長期投入在地文史導覽與社區關懷,同時在河川走讀與健康社區的推展上,展現豐沛的行動能量與奉獻。

113.1.27當日有兩場重要活動,確立了一所大學守護一條河川 中部學院聯盟聯合社福平台的宗旨:城市策展 聯合社福 健康城市 永續教育
首先是由 李中愛台中 號召發起之:愛的漣漪效應10年集資千萬愛心不間斷!台中市議員李中號召熱心企業暨中部學院聯盟 聯合社福嘉惠弱勢獨居長輩年菜加碼溫馨圍爐。
接著是東海大學校友總會14屆校友楷模表揚大會,展現東海人多元價值背景與社會關懷。由第14屆總召蔡宏毅教授號召點燈計畫:企業資源暨產學合作平台,鏈結學校師生、校友與社區鄰里資源,嘉惠師生,永續教育,打造全齡樂齡共學生活圈。
113.2.3 《福順社區下橋仔志工淨掃日常》
📌環保♻️志工開放報名
🧹每月固定點淨掃福順里🧹
福順社區下橋仔志工隊守護河川淨掃不間斷⋯^_^💦
📌柳川忠明南路段&下橋五巷水圳
☎️TEL:04-22611920
歡迎加入社區水環境志工行列,大家一起改善社區的環境,讓社區空間越來越美好😊
李中愛台中:
儷姻與她的夥伴團隊,這十幾年來發起並參與各種社區營造,讓福順大社區的環境不僅保持整潔,還充滿藝術與美感。
對於柳川河岸的整治景觀美化,她也很有想法,透過我積極向水利局爭取計畫,目前水岸改造的施工進度已近半,里民朋友即將擁有美麗漂亮的散步遊樂場域
✅成立臺中市南區福順里社區照顧關懷據點
✅擔任臺中市南區調解委員會擔任委員並獲市長獎
✅臺中市社區規劃師認證
✅台中市社區規劃暨社區環境自力營造培力計畫示範社區
✅台中市文化局社區營造點培力計畫榮獲互助共好社區典範
✅長期維護柳川忠明南路段、綠川下橋五巷段
✅臺中市南區福順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東海大學建築系彭康健老師細數東海商圈的變遷:
東大溪行走
東海大學有條著名的文理大道,也就是人車分道的綠色步道,也稱綠帶,但東海校園內也有四條藍帶,就是進學校大門右邊的約農溪、流經路思義教堂前到舊藝術中心(舊音樂系館)、再流向南邊與工業區相隔的東大溪;還有貫穿校園學生活動中心的中央水圳,及在校園東北向管理學院前的普濟溪。
約農溪是舊的灌溉溝渠,叫大社支線,為從豐原葫蘆墩引大甲溪水源五大汴灌溉系統的其中-支,除源頭外,路經中科園區的已經全面水溝化了,到東海才又恢復了原來灌溉溝渠的樣貌。
與工業區相隔的東大溪和穿越校園的中央水圳均為南邊溪的支流,也是俗稱的野溪,除雨季外平日並沒有什麼水。但東大溪卻有很大的水量,來源都是東海別墅的生活廢水和東海夜市所產生的污水,帶給東海極大的困擾,就是難聞的臭味。東大溪沿著往東海別墅的小徑,經過化材系館、生科系館,科學基礎大樓,女生宿舍和教職員宿舍,延續約三公里,影響範圍很廣。但東大溪非屬東海土地,東海沒有主權處理,所以在2015年市政府因東海師生多次的抗議而增建了兩千頓的礫間淨化場,但污水處理量僅為15%,問題並沒有解決。
台中市2018年的區域計畫定位筏子溪為「生態迎賓河道」及第四次通盤檢討計劃筏子溪為「生態景觀廊道」,並提供民眾休閒遊憩及兼具生態觀察空間,將上游東大溪列為污染程度最嚴重者,因南邊溪收納東大溪後,再流入筏子溪。計劃中有一項重要指標為公民參與,所以台中市政府排除了柳川和綠川的純工程作業,而導向民眾參與的必要性。經東海相關領域校友牽線,2019年1月11日台中市政府顧問李鴻源教授到東大溪現勘,並與總務處討論合作可能性,並於2019年3月25日簽定合作意向書,展開東大溪整治計劃的序幕。
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好像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不僅可以解決長期困擾我們污染與臭味的問題,也可以將原本雜草叢生的岸坡環境整理好,更重要的是經費由政府出。但東大溪整治要用到東海870坪土地,而提供出來的土地大部分都是不能使用的岸坡。政府也相對需提供公有土地2300多坪。市府的重要工程都在土裡,並將礫間淨化場的處理量增加到一萬頓,並增加除油水質淨化系統,一併進行鄰近區域環境改善,提升水環境品質。同時也提供截油器給賣食物的商家,將收集的汙油做成肥皂。
這些計劃要面對的是要通過行政、校務會議及董事會同意,最後還得報請教育部同意才能執行。雖然過程碰到很多阻礙與抗議,經過多次會議溝通協調,終於在2020年2月14日動工。而台中市政府也順利取得「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三億經費,能夠在一年左右就通過這麼大的工程計劃,也是產官學通力合作的成果。
2021年12月25日聖誕節當天東大溪完工啓用,台中市政府將繼續爭取前瞻計畫經費來完成東大溪後續的部分,也就是從東海總圖到工業區工業一路台灣銀行這段最具原始風貌的部分,因為接下來部分就是因開發工業區而被整治到已全部水泥化的大排水溝了。
東海大學在1955年建校,之前東大溪已經存在,水量雖然不多,卻是清澈見底。有兩件環境事件讓東大溪改變了命運!就是1975東海別墅的興建和1980台中工業區的開發,當時東海別墅是台北北屋建設的一個跨區域銷售的案子,也是東海第一個靠得最近的鄰居,其位置是台中縣市相接的三不管地帶,為非都市計劃區,共有四百戶的高級別墅群,幾乎非常符合東海大學的私立大學的身份。於是,吸引很多台北人來買房子以便日後出租給東海的師生們,其間還舉辦過全國第一次的室內設計實屋展,轟動全台,是當時非常成功的預售案。相對在1979由台南幫遠太企業開發的遠東城與國際城共1954戶,卻是以透天厝與四樓公寓的低價傳統房舍為主,銷售對象主要為退伍的老兵,但銷售效果不佳,三棟一百萬都乏人問津。直到1986年由東海建築畢業系的白錫旼先生以都市更新方式全面改建,並改名理想國,價格翻一倍,藉著包裝一條藝術街,請了很多藝術家和文人到此開店,提供社區拍電影,塑造出高級社區的質感。沒想到幾十年之後,東海別墅淪為夜市,交通紊亂,理想國則成為為高級住宅區,交通井然有序!
接下來的三四十年,東海別墅大部分的空間都變成商業空間,生活用水及夜市的污水就直接排向東大溪。按市府統計新庄村有七千人口,但根據社區委員說大概多十倍的人口居住在這裡。在一個完全沒有經過都市計劃而建立的社區,沒有公園,沒有緣地,沒有市場,沒有公共設施,也沒有完善與安全的交通系統,東海別墅就成了很多大專院校旁的失序的城鄉發展負面案列。
另一個影響東大溪的就是台中工業區的開發,在那個政府做事不需要讓老百姓參與的年代,也是居民在一個對空間沒有權力的一刻所發生的事。
以前的東海流傳著一個的故事,在大度山上,有著一處承載著老東海的美麗與哀愁的河谷,學生取名「夢谷」,因著台中工業區陸續的擴大後夢谷漸漸被東海遺忘了。老作家司馬中原以東海大學工作營社團的故事,描寫以一個虛構的「啼明鳥」來喚醒世人的良知及對夢想的追求:聽說大度山上有一種神秘的小鳥,天還沒亮,牠們就在相思林裡唱著,牠們的啼聲比黃鶯還美……..,於是啼明鳥一書造就了無數青年在夢谷找尋啼明鳥的蹤跡,不僅描寫東海學子的愛情和夢想,更寫下知識份子對國家民族的責任。筆者也曾經用「夢谷啼明鳥」為名獲得文化部「藝術介入空間」專案五百萬補助款重建一條從東海別墅到工業區全長三公里的藝術生態步道,銜接過去夢谷的記憶。
當時東海人穿越舊藝術中心,跨過東大溪上的口琴橋,走向南邊的夢谷河床,帶著吉他,烤肉架,大包小包的在夢谷唱歌烤肉。快樂的、憂傷心的都會在此相遇,編織著東海的夢。
當工業區徵收夢谷之後,這樣的風潮在失去具有精神意義的場所後隨即退去,換來的卻是冷漠的工業廠房與被整治過的人工大水溝。口琴橋還在,往夢谷小路不見了;夢谷還在,卻已面目全非。
東大溪雖已啓用多時,因植被和新樹還沒長成,顯得非常乾燥。從東別到總圖被整治的這一段竟然沒有看到水? 這也是當時最讓人擔心的事,東大溪是整治水質而非規劃成水岸空間,差別在是純水利工程還是沿溪岸邊生態步道。從當時市府水利局的資料顯示東大溪有四大主題的水岸環境營造:1.水質淨化-以生態設計保護水域自然生態,增加都市環境品質;2.生態教育-結合水岸環境,並整合校園空間場域 創造親近生態環境的教育場所;3.水岸連結-社區與校園生活相互交織的 水岸休憩空間;4.水圳記憶-結合東海校園人文歷史,塑造夢谷與太陽谷的河谷記憶……..。水質淨化是花了最多經費也是主要的目標、生態教育有結合了東海生科系(生物多樣性),環科系(水質監測)、景觀系(地景植林栽)、和建築系(硬體空間)共同參與開課及舉辦多次的工作營,也有不少附近社區來參與;但水圳記憶與水岸連結除保存口琴橋外,外加一片簡單的解說牌就沒有夢谷的資料與線索,看不到如何結合水岸環境,也看不出親水的休憩空間,當然水圳記憶是空白的。
若按當時市府所給的透視模擬圖,人是走在水岸邊的,與水是近距離的接觸,但結果卻令人惋惜。原本從總圖走到東別的步道經過的斑馬門已被塗掉,筆直的步道不像原有見樹轉彎而顯得乾燥。不過在路思義教堂前的大社支線就抽取了淨化過的水從花園餐廳前的篤信路橋下冒出來往南方流回東大溪。原本計劃也要往北邊流經學生活動中心、溜冰場、衛理樓到乳品小站,最後會經由教職員宿舍區匯集回東大溪。而東大溪水文化暨環境教育館就在匠倍咖啡的二樓,這樣東海就不僅在南邊有沿著校園邊界的東大溪藍帶,還有中央水圳的水岸步道,東海的生態將更多樣豐富。但後來高層不同意而作罷,就只能期待第二期的整治可以落實東海藍帶的夢想。
東大溪階段性的完成也給東海帶來困擾,因為環境改善,人也多了,臨近的法學院和農學院裝上了鐵捲門以保護晚上還在實驗室做研究的學生。校園要不要開放在九二一之後就有很多討論,很多重建的中小學都不再有圍牆,很多大學也開放社區使用。東海以前四週都沒開發,為了安全,沿著台灣大道建了紅磚圍牆。正在施工的新學生宿舍就是第一棟嘗試打開紅磚圍牆的建築,可以直接從台灣大道進出。其實東海大到已經是四通八達了,圍牆只是象徵形式而已。
東海大學早已成為一間在森林中的大學,有山有水,就像一塊教育的沃土,將種子落在好土上一定可以長大,就像聖經詩篇說: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作的盡都順利…….
備註:這是2022年春季台中學課程帶學生走東大溪的講課筆記。
大渡山學會2019.07.01發佈的東海藍帶為當時提供資料所完成的報導,作為延伸閱讀資料 http://www.tunghaiwatch.org/?p=3968

大渡山學會

Reports 調研報告

東海藍帶!?

 七月 1 , 2019

東海無水

據說東海湖原本是牛奶加工廠的廢水池。1980年代初哲學系邀請星雲法師擔任特約講座,他和梅可望校長深感東海有山無水,然即使東海有鑿湖想法,卻苦於財務短絀。星雲法師乃慨捐一百萬,建成東海湖,成為教堂以外,東海著名地標之一。

東海無水。擁有溪水蜿蜒的藍帶空間的大學本就罕少,然東海得天獨厚有3條溪溝流經穿越。從校門口的約農河,抵男宿盡頭,左轉花園餐廳,接中央水圳(大社支線),經教堂前,過口琴橋,越東大溪,那裡就是夢谷。東大溪自別墅而來,流經女宿、教師宿舍,終接筏子溪。「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是很多東海人假借的想像。

只是想像。因為,無水,而且,很臭。

約農河是灌溉溝渠,久失功能,倒也無妨,每逢6月,雜草間布滿篩落的鳳凰花,別有景致。只是沒想到,台灣大道(台中港路)整建時,原本理想國的民生廢水應該順山坡往東導入普濟溪,不知因何,居然拐彎導入約農河!匯入中央水圳,進東大溪,也進了筏子溪。

中央水圳原本也是灌溉溝渠,相連東大溪,出舊音樂系館、經教堂前、學生活動中心、乳品小棧、教師宿舍,最終又匯回東大溪,入筏子溪。中央水圳接收了約農河和東大溪的廢水,師生遊客,來往用餐,蚊蠅漫行,只聞其臭!

東大溪接引的是東海別墅的民生廢水,因為各式餐廳林立,帶來大量的油脂。經過東海長年反映,2015年水利局曾做過一個簡單的除油槽,每天能處理2千噸,但東海別墅民生廢水的每日排放量是1萬噸!

概括的說,民生廢水從西東南北緊鄰環繞東海校園,歷數十載,久聞仍知其臭,對於師生健康的影響,更是無可估量。

東大溪整治

東海不是不想處理三條溪溝的問題,而是苦無對策,不能處理,因為這些溪溝是國有財產管理局、水利局的地,東海無權處理。特別是東大溪做為東海和工業區的分界線,早已成為三不管地帶。唯一的解決途徑,只有公權力介入。

2019年3月25日台中市政府與東海簽署「東大溪環境水境改善計畫」合作意向書(MOU),以前瞻「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補助加上市府自籌款,工程總經費約3億元,預計今年完成細部計畫,年底動工,2020年底全部完工。有別於綠川、柳川偏重市民休閒的人工模式,東大溪整治設置的油脂浮除、礫間處理每天能淨化水質超過1萬噸!

其實市府整治東大溪並非為了東大溪,而是為了筏子溪。無論高鐵、公車、火車、汽車,一進到台中幾乎都會看到筏子溪,但長年以來雜亂無章,不僅予人不良觀感,城市形象殆喪;若遇大雨強颱,筏子溪暴漲更非鮮事,沿岸居民身家安全飽受威脅。

筏子溪的整治計畫勢在必行,但其支線眾多,如果源頭不處理,所謂的整治必然事倍功半。更重要的是,作為重大市政計畫,市府應該希望迅速打響名聲,達到立竿見影之效。如此一來,東大溪不僅有嚴重的源頭污染問題,且是唯一能流經大學的支線,整治過程能和東海合作,創造雙贏局面,必能成為極佳的示範點。

東海土地

東海人愛校、愛樹,眾所皆知。1990年代初期台中市政府欲開設工業區聯外道路穿東海校園而過,東海人激烈抗爭;東海賣出鄰近東海別墅土地給郵局,更是軒然大波!那個年代的師生應該都還記得相思林綁滿黃絲帶的唏噓。註一

台中市政府與東海簽署整治東大溪MOU時,報章媒體以東海「無償借用」、「提供用地」作為標題後,註二 若未經調研審思,逕自聯想到當年「郵局事件」反對「割地」的浪潮,似乎也無可厚非。但,這完全是兩碼子事。

提供一方邊陲部分無用之地,除東海之瘤,解民生之患,不僅是大學的社會責任,亦能提升環境教育的能量,更有機會創造東海獨有的藍帶景觀,縱有「損失」,難道不應正面討論?何況,實在談不上任何「損失」。

首先,東海提供使用的土地必須經過行政會議、校務會議、董事會通過後,報請教育部同意,任何一人或任何一方都不能專斷決定。其次,預定提供的土地是圖書館後方,通往別墅的相思林小徑,對岸滿布侵佔東海與公家土地的違章建築的邊陲地帶。鄰近溪溝的土地本來就要退縮10公尺,不能蓋任何建築物,此次整治順勢處理了違章建築的長年問題。最後,整個施工過程由工業區進出,不經過東海校園。主要的機房設在對岸,無關東海土地,東海提供使用的土地是置放礫間淨化槽,其埋設於小徑土地下方的堤岸,對於這塊邊陲地現有的步道用途影響甚小,無損相思林。

真正可能要注意的問題是,市府的考量必然以市民優先,因此,營造水岸環境雖不至於類似綠川、柳川般的刻意人工,但親水的觀景設施應該總是有的。這就牽涉到一個問題,東海校園始終保持開放,以彰顯民主自由的校風,東大溪整治後,是否招引更多的遊客?工業區和東海校園從此界線盡泯?簡單說,是否破壞勞作教育營造的優美乾淨校園?是否威脅到東海校園的寧靜,甚至於安全,無論師生,或是遊客?或許,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跨域與社會實踐

整治東大溪對於東海仍是利多。小徑下方的礫間淨化槽將採透明設計,成為環境教育的一環。為了達到教育的目的,東海已籌組工作小組,包括生科系、環工系、景觀系,以及建築系,開始研擬相關課程,例如,生物多樣性研究、水質調查、植物相關研究,以及景觀設計的綠美化。這些攸關教育的層面,市府也歡迎東海申請經費,讓整治東大溪成為東海的教育特色。

除了學校教育之外,市民參與是此項計畫的一大重點,因此東海大學、市民和東海東大溪推動小組在內的十數個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團體,都將透過工作坊、說明會,建構一個公共討論的平台。下學期一開學東海就會舉辦一場淨溪活動,帶動市民參與。這是數十年前東海的驕傲「工作營」淨化綠川、柳川之後,再一次地大規模淨化環境的社會實踐。

東大溪緊鄰東海,並未穿越校園,東海溪溝的惡臭源頭還包括約農河和中央水圳,想像的藍帶也需要依賴這兩條溪溝。樂觀的消息是,市府允諾東大溪淨化的水部分能引流到中央水圳。

 

東海藍帶

東海藍帶,看似生機有望,其實不然。因為,約農河。

解決了東海別墅民生廢水的問題,理想國的民生廢水呢?約農河匯入中央水圳,它們可以是東海的藍帶,也可以是環繞校園的臭水溝。治水必先整治源頭,立意甚佳,倘若市府只為以示範點建立形象,卻顧此失彼,豈不謬哉!畢竟,約農河匯入中央水圳,中央水圳匯入東大溪,最終仍是流入筏子溪。

東海又該如何因應呢?一旦放眼東海未來,整治東大溪就不只是為了東大溪,而是在創造「東海藍帶」的過程中,結合教學、研究、社會實踐的跨領域學習,莘莘學子乃能漫溯探究,夢想流放。

約農河是東海的門面,如何藉此良機,一舉解決一甲子之患,建立東海藍帶,更與東海湖相輝映,化污染為美景,無用為大用,共構東海的山水風光?殊值深思。

當東海在高等教育中漸失優勢時,要想風雲再起,需要掌握契機、順勢佈局。東海得此天賜良機,應該借力使力,從董事會、學校高層到院系,都應該果斷決策,積極謀劃,繼而帶動跨域教學研究!或許,創造一條「東海藍帶」,正是建立東海品牌以提振東海的歷史大事!

註一,參見《東海風:東海大學四十週年特刊》,頁110、115-116。

註二,整治東大溪各大報章媒體均有報導,例如台中市政府《市府新聞》,https://www.taichung.gov.tw/1241421/post;《聯合報》,https://udn.com/news/story/7325/3718052;《自由時報》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1276750

★ FB帳號發表您的看法
About 城市文藝復興學報 曾彥霖 217 Articles
以「文化、藝術、社福、社造」為願景,投入健康社區與城市策展概念的提案與執行,長年參加東海藝術街商圈活動與集興宮西秦王爺志工團及中國醫中醫系義診部上醫醫療服務隊志工,並從中體會出一種融合街區經濟與福利政策的社區工作模式。 於《華巍藝術新聞》有「台灣城鄉圖誌」專欄,深度報導與記錄台灣城鄉之美與社區議題。文章與作品並長期投稿於台中府會新聞《新華報導》、高雄府會新聞《南部最大聲》,希望在文化藝術與社會層面都能有所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