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之眼~ 閱讀周永忠的創作世界…殘存一點氧氣-周永忠影像裝置展》

2,327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沉默之眼~ 閱讀周永忠的創作世界…殘存一點氧氣-周永忠影像裝置展》

文 / 陶文岳 圖片提供/周永忠

殘存一點氧氣-周永忠影像裝置展

展地:Hiro Hiro Art Space

台北市紹興南街10號[紹興南街與徐州街口]

展期:2019.3.16~4.30

看著攝影家專注在拍攝,令我好奇與著迷的往往是想像中攝影鏡頭所涉獵之影像,因為從鏡頭裡觀看到的角度,常是我們肉眼所看不到的銳利之所,或許來自於機器的科技精密度標準,也或許是在鏡頭裡,我們是用沉默之聲去觀看。在調準焦距的同時,必需屏氣凝神,在等待著決定按下快門的那一刻起,我們往往能感覺與控制心跳與呼吸的頻率,最後人眼與相機之眼 ( 鏡頭 ) 逐漸地疊合成一體,好像也與大地有了一種默契的對話。

拜科技網路之便,我幾乎是日日在臉書觀察到一位台灣藝術家發表的攝影作品,他的攝影主要記錄著台灣各大小鄉鎮的景色變化,特別是水上屋的拍攝,說是純粹紀錄風景,卻又不完全是,因為他自己也是多才多藝的藝術家,他的攝影分成系列來拍攝,融入不同的表現技法,甚至於影像後製,呈現出不一樣的藝術表現氛圍,更是當代藝術創作。周永忠說:「其實我都把攝影當成“ 藝術創作 ”的方式來處理,也是用藝術的眼光來對待。創作對我來說就像日常生活吃飯一樣,不吃就會好像缺少了什麼。我希望能創造一種屬於台灣本土文化時代,又屬於自己獨特的藝術創作,並同時能兼備國際視野。」從他攝影的創作角度與表現中,讓我們也跟著體驗他所熱愛的家鄉環境,一點一滴發生的變化,也讓我們進入他內心中渴望的創作樣貌,這就是我所了解到的當代藝術家周永忠。

周永忠畢業於文化大學美術系,他在小學二年級時因為喜歡繪畫,所以特別央求他母親帶他去學畫,一直到國中二年級才中斷學習。高中考上普通高中,沒有參加高職、五專考試,後來母親找上了教會牧師,由他帶領著周永忠拿著畢業證書到長榮美工報到,就這樣展開了他的專業學習之路。在校求學期間,周永忠逐漸地嶄露藝術創作天分,也獲得許多繪畫比賽獎項,因而免除升學壓力,直到高職畢業後,母親鼓勵他繼續報考大學。周永忠為了考大學到補習班補習,但在重考那段時間,家庭突然發生重大變化,他父親過世,都是靠母親獨力支撐起家庭重擔,也因為這樣,讓他和弟弟能無憂的努力學習,最後皆能順利考取大學。所以在周永忠的內心深處,其實對生活的見解是充滿變數與不定,他個人認為: 「生命的成長歷程裡,為了維持標準的安全幸福感,往往呈現一種看似安穩的不安平衡,在這詭蹫多變的生命旅程中,只要一點點變數,這看似平衡的安穩也會喪失殆盡,這是生命的常態,也是無法預知的現實。」這也是我們能從周永忠的攝影作品中,感受到的敏感之處,看似表象的風景下,其實也賦予了他內心深處的映照。

台北新藝術空間Hiro Hiro Art Space 特別邀請他於2019年3.16~4.30日在其空間舉辦「殘存一點氧氣」residual air個展。這次展出規劃以「攝影」與「水上屋」影像裝置為主,這個主題緣起於2012年來自對父母親和童年家園的思念。周永忠因為喜歡攝影紀錄的關係,他發現台灣“ 水上屋 ”的特別景象,勾起童年相關的記憶。他有感於台灣歷史滄桑與時代變遷的快速感,而“ 水上屋 ”的狀態猶如台灣40~50年前景象。

周永忠回憶說:「會對水上屋景象感到興趣,是因為小時候曾在老家附近的魚塭差點溺水,而低窪地的無尾巷,也經常淹水的體驗有關。他拍攝紀錄的感覺,仿彿讓自己重現夢中的家園。還有在拍攝過程,也深刻體會與感受台灣水上屋老宅中的悲歡離合。他拍攝這些現象並不是要刻意強調地層下陷的危機,當然有觀者看他的作品呈現,看到的是地層下陷的問題。他拍攝水上屋的主因還是環繞在自己童年家園與對過逝父母的思念,這是一種主觀情感投射與對消逝家園的懷念。」事實上也因為來自個人情感直接的投入,一直到現在,周永忠關注遊走於台南至嘉義等城市,還持續的每星期都往沿海鹽分分布的地區拍攝紀錄。

紀實攝影強調的是一種臨場感的真實再現,在周永忠不斷拍攝記錄的過程中,他開始把藝術創作的基因放到影像中,變成主客易位,我發現他對滄桑的歷史、斷牆殘垣老屋、斑駁的老牆面、蒼茫的原野……等特別感興趣,他習慣以個人的影像照片介入放置於此空間中,並再拍攝,形成一種莫名懷舊感的矛盾與視覺衝突現象。我們可以說當代藝術多元豐富的想像為藝術家打開了實驗性的窗口,透過這自由的窗口,藝術家藉由這個領域創作,讓任何事物都有可能呈現。就像這次個展,周永忠特別創作的水相影像裝置,他將來自於童年與家族的照片分別置於透明塑膠水袋中,內置清水,再懸掛起來,形成一個群體的裝置作品,體量感十足。這個裝置作品是他當下生活感受以攝影手法來表現,袋中之水象徵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養分,但同時水也可能成為威脅生命的主因,就如溺水。透明塑膠袋的輕薄,照片放置其內,看似顯像卻又與外界隔絕,就如同金魚被裹覆於內,透過光影的照射呈現出詭奇氛圍。周永忠想敘述消逝下的童年回憶,包含:記憶、時光、阻隔、封閉與淹沒……的各種回憶因素等,形成強烈的視覺印象。

周永忠喜歡法國著名前衛藝術家杜象Marcel Duchamp (1887~ 1968),他的創作常不按牌理出牌,顛覆傳統的美感思維。而英國畫家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909 ~1992)的繪畫創作與構圖則讓他感受畫面張力與強烈內在世界的呈現。另外還有美國觀念藝術家曼雷Man Ray(1890 ~1976),他以藝術的觀點創作攝影,顛覆原本固有的攝影觀念,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風格,而曼雷地立體作品也讓人對物體本身的意義與功能呈現不同的思考。這些藝術家的創作讓周永忠能借鏡思考,亦豐富了他創作的內涵深度。

周永忠的攝影創作追尋台灣人文土地深刻的體悟,進而內化成自己的養分。他希望未來能創造出屬於這塊土地所產生的藝術,並邁向國際,而他對藝術的看法是「世間任何事物沒有絕對的完美,沒有絕對的真理,唯有不斷的追尋是他秉持的創作態度。」也是我們看著他創作不斷進化的深切理由。

★ FB帳號發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