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獨有、台灣僅存」入圍傳藝金曲獎,跨域於藝術的音樂故事「『海翁繪』小提琴演奏專輯」

圖說:小提琴家張雅晴原民部落古調,與其父親張金發的卅六幅原住民生活畫作,完成一部「高雄獨有、台灣僅存」三代情深,跨域於藝術的音樂故事「『海翁繪』小提琴演奏專輯」,今年入圍傳藝金曲獎出版類「最佳跨界音樂專輯獎」。

1,348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撰文:李新》

在知名原住民紀錄片導演馬躍比吼積極協助下,高雄小提琴家張雅晴到原民部落找到逾五十年歷史的部落古調,與其父親張金發的卅六幅原住民生活畫作,精心製作完成一部「高雄獨有、台灣僅存」三代情深,跨域於藝術的音樂故事「『海翁繪』小提琴演奏專輯」。今年入圍傳藝金曲獎出版類「最佳跨界音樂專輯獎」。

今年入圍傳藝金曲獎出版類「最佳跨界音樂專輯獎」。

張雅晴忐忑說,這是以父親五十餘年前的原住民生活為主題的畫作,與阿嬤的吟詩加上小提琴獨奏的創作,是屬於自己生命的紀錄,如果能得獎,阿爸、阿嬤都會很歡心的!

張金發是高雄畫家,一九三四年出生,是台灣繪畫獎的常勝軍。一九八五年,獲時任高雄市長楊金虎題贈「下港畫家」。根據高美館史料,張金發一九六九年首次油畫個展五十六件作品,其中原住民生活為題的創作,已躍然於畫面上。幾幅大腳板的原住民,粗獷中含有鄉土泥味。

張金發油畫作品

張雅晴帶著父親的作品,重返原民部落,巧的是也遇到父親作品中的主角:當年的童男女長大成人了,少女也已變成阿嬤了。她們驚訝當年那位畫家的女兒竟然能循跡踏訪而出現在部落。不過由於某些部落古調不外傳,張雅晴慶幸有馬躍˙比吼熱情主動協助,才得以找到部落古調傳唱人,讓她可以順利完成專輯中最重要的元素。

為了與部落有善美的溝通,張雅晴去年還取得排灣族語認證。某日,傳唱人到家裡看到他父親的「謳歌」作品,竟然眼眶濕熱啜泣,原來哪是部落歌頌貞潔的儀式。張雅晴因此更能體會到父親作品記錄原民部落的意義。

而海翁繪專輯的順利完成,還有作曲家台北藝術大學蔡淩蕙與劉聖賢教授的參與,在無數次的討論修改後發現,以台灣古調來配合張金發畫作透露出的⼟地芳香,特具意義也最適合。因此,張雅晴開始走入山林,一首一首的採集原住民古調。 依每幅畫作蘊藏的情感到每首古調使用的意義,反覆推敲再媒合,最後作出十三首樂曲串連起來「海翁繪」組曲。忠實呈現超時空的動態、音樂與情感的畫面。蔡淩蕙教授說,這是「畫作」、「曲調」、「演奏」的三重奏。

張雅晴說,張金發畫作中保留著台灣某個時期各個族群的生活百態,她將這些畫面加上聲音、保留住當時的古調,「海翁繪」正是張金發為台灣儲存的「文化財」。

張金發油畫作品
★ FB帳號發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