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炻器鈞窯-*純青窯Taiwan Stone Ware四部曲之二 新炻器時代存在的美學論>

2,638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台灣炻器鈞窯-*純青窯Taiwan Stone Ware四部曲之 新炻器時代存在的美學論>

               純青窯Taiwan Stone Ware作品/林建宏 作品攝影/黃瑞慶  撰文/

 台灣陶瓷美學演化的前史

新石器時代的遠古人類陶器的發明,揭開了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與自然做競爭的新一頁,人類音發現了火,因而初始的人類,也利用地緣關係使用就地礦土燒製器皿,粗略的技術配合生活所需也研發了各種生活器皿。器皿也因為人類生活文化的進展需求而產生。

人因為文明的演進,生活富足了,穩定的生活中進而要求。更進階生活美學的存在。因為文化的差異與習俗的不同,生活工藝的變化也因而不同,器皿的存在不再僅止於基本的生活需求,彰顯文化的不同與相當於當時的社會階層地位也是息息相關的。如此,早期遠古人類的紋飾與各種功能性的造型等等,也在不圖的文化族群中產生除了造型以外,陶瓷因為在在窯燒過程中,也有美麗釉面的發現。因而器皿不管是外觀造型的美,與進一步表面釉塗裝的美學,在在也出現在新石器時代的各種器皿之上,相繼的不同器皿文化在不同人類文化中都有其特色。使得人類的器皿文化一葉攤開來真的是燦爛。

不斷的在生活中精益求精

生活的點滴

卻也表現個人存在的本質」。

近代文明也因為工業革命後,一致的生活用品,機器取代手作,大部分生活用品也納入生產線大量生產,如此的機械化過程讓人也離自然相形漸遠了。處於此後工業文明的年代,後現代的人類如何在生活中尋找生命的落點,卻也是後工業革命後人類一直追求的。在大量量化與制式化的現代化時潮中,如何保有自然存在的元素,與從中發掘更多人屬的人文,是必然的。生活用品中器皿一直與人保持最緊密的關係,不管是東西的文明陶瓷文明的產業,人文藝術的比重都占有份量頗重的地位。回復到東方文化世界,中國的陶瓷文明卻也是中華文化中重要的文化表現,中國的瓷china。影響所及的日本ˋ韓國,及近代航海時代中國的貿易瓷更是世界聞名的。而身處大東方邊陲的台灣,受中華文化影響不在話下,但是在近代在文化與科技大環境衝擊下,台灣卻是得天獨厚擁有中華文化的精髓,擁有了數千年來中華器皿文化的精華。但是近代台灣陶瓷的工藝演化,在中華文化工藝史頁上,台灣又是如何的一個面貌。

古代之工藝生活以外,無不為炫耀宗教帝王服務而產生,歷代的官窯無不出其右。淺探台灣早期的器皿美學,或許談不上生活以外的生活美學,但的確也表現出台灣不同時期陶瓷工藝的實質存在,台灣從平埔族年代的部落手做器皿的灰陶陶罐,與延續至今少部分山部落的陶燒罐,在台灣陶瓷古歷史中略有端倪,同年代中原400年的文明文化,卻與台灣重重相疊,所以當時漢文化的陶瓷在台灣也有重要地位。日據時期日人引進新的產業陶瓷技術。讓台灣也進入陶瓷產業的年代,新竹金鍊成甕的天然瓦斯日式登窯、,中部地區的沙鹿窯ˋ南投陶與苗栗陶瓷產業,在在都是台灣19世紀重要的陶瓷歷程。

台灣陶瓷工藝的奇跋—台灣炻器鈞釉燒的誕生

 陶瓷工藝除了生活產業的生活陶瓷外,也可以進階的成為人文美學中不可或缺的美器良品,台灣接續20世紀產業的興盛,在既有的中活文化內涵的基礎上,也累積了相當能量現代生活美學的品味,尤其在廿ˋ廿一世紀的前後,台灣的陶瓷個人工作室如雨後春筍般的設立,卻時也造就了金日台灣全面生活美學的基礎,尤其近半世紀台灣的茶葉文化的風行,台灣近廿年茶席文化,確實也在現實台灣生活文化中佔了重要的一席之地,茶席文化的演出施行更也離不了陶瓷作品的應用,台灣茶文化中的壺罐由早期的汕頭罐ˋ朱泥罐,鐵砂壺罐,演進到近代台灣個人手作個性壺的使用。尤其近年所謂手拉坯ˋ柴窯如雷的風行般的在台灣盛行,也帶動中國大陸引進台灣陶瓷工藝品的流行。台灣在此個人創意工藝產業化的當頭,所謂文化創意產業也在台灣大力推動下,期待成為台灣工藝產業文化的重心,如何構成文創的要件,心信必須俱備以下幾點要件

「作品內涵的在地文化性

    作品規格化與量化

         材料的應用現代化

           作品的美學進階化」

在以上幾點要意下,潛居苗栗的純青窯窯主林建宏,卻願意花費數十年光陰,潛心研究,只為了表現苗栗窯在地客家文化的特色,進階的期待成為「苗栗新燒」,多年的研究卻也發展出,本質苗栗窯原礦土的特色,卻是陶瓷工藝界另一更高陶藝層次的台灣炻器的研發,,這種秉持苗栗窯特質的,讓有苗栗本質性的陶土在1280度c臨界點下多元的還原燒結中,終也完成了陶燒終極「台灣炻器」的成就。

廿一世紀的新工藝美學

美的終結並不是侷促在材料的特質上,器物造型與釉藥的變化美,卻也是陶瓷工藝終結美感的代表性,在現時台灣陶瓷工藝界一片手拉坏與柴窯的強調下,真正個人文化特色的造型卻淡化了,柴窯的美是在掌握不同木材落灰特色變化,爾今柴窯也別於瓦斯窯與電窯的特質,似乎也忽略了。而現代產業量化的模具與材料學的研發,卻實已經離開所謂傳統工藝了與工藝劃分清楚,但是歷代精華的人文工藝作品,不是集聚當代最精湛的技術來發揮的嗎?何以現代人會如此的排斥,可以構成更完美作品的技術與材料,為何無發坦然面對接受,而純青窯林建宏身為一位陶瓷工程科的科班學生,雖然學生時代已獲選進入西班牙陶藝展,初生之犢在60年代就有先見之明,卻戮力現代陶瓷產業技術的研究,將精密的模具技術應用在現代陶瓷產業的本業上,而材料科學更是近代產業革命的重要使力。

文化進階的平台,工藝美術的人文成就,絕對不遜色於所謂藝術創作,但是必彼此的差別性,卻是並行的不同,在理性與感性的分別上各自比重的分配也不同。

而台灣炻器與炻器鈞釉燒的發現,卻也是在理性的科學研發上,掌握個人人文與文化的美感,試圖脫離傳統工藝觀念,試圖打破絕對的手作手拉坏或瓦斯窯ˋ柴窯等的作品才歸類在工藝的選項。現代創作者的精神應該與國際同步,更在意的是人文化思考的智慧,多少意欲表達的作品,藉用現代科技能讓作品更完美的表現,創作者應該抱持不遑多讓的態度接納新技術新觀念,進行更合乎理性的感性美,才是廿一世紀新工藝美學潮流中,一種必然的面對。

 

★ FB帳號發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