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城鄉圖誌》彰化農‧ 田‧ 水 關懷學習之旅

1,557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彰化農‧ 田‧ 水 關懷學習之旅

105.12.18

農‧田‧水與每個人的生活與生存息息相關~而這些年來在諸多FB關心生態環境與農業的前輩師長們的文章照片與講習活動的啟發與鼓勵下,我也漸漸嘗試踏出實際觀察與關懷的腳步~期許自己從一個按讚者轉傳者,到成為一個實際付出行動的關心者
感恩Chen前輩的指導,今天在現場觀察一塊塊的農地,有的經過了數年的休耕,仍然缺乏生機,野草都生得很勉強,旁邊的水溝只剩一灘死水,連福壽螺都乾枯….有的地主開始嘗試種小花來當綠肥,有的乾脆一塊塊尼龍黑布蓋上,地主的用意是想阻隔雜草,卻讓毒氣像悶鍋一樣悶住… @@
而旁邊的水池,很多都已優養化,看著一區一區綠油油的水堀…內心覺得驚恐…原來我對周遭的環境,水土,農田是如此的陌生…大地發出這麼明顯的警訊,但是我們卻很容易就被生活與工作中的種種大小事所羈絆或轉移注意力,而忽略了大地母親的呼喚與警示…

今天拜科技所賜~我們可以選擇拿起相機與手機拍照上傳,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周遭環境的守望者,觀察土地與水的狀況,顏色,流動,味道…種種種種都是大自然給我們的訊息,我們可以選擇在禁耕的土地種下美麗的向日葵,讓植物的特性來淨化土壤,讓大地重現生機,讓生命的群聚回來…讓自然的力量修復大地,也重新修補人地關係與自然共生的網絡~~

(網誌圖片為彰化縣三潭國小翁詩淳同學的創作~現正於田中火車站旁的藝文中心展出,搭火車時看到,為圖中向日葵旺盛的生命力所感動,趕緊拍下來,特此感謝!!)

105.12.26 彰化農‧田‧水關懷學習之旅

經過了上次的彰化現場觀察學習之旅之後,對於身邊的土地與環境議題的感受又更加的深刻…人類無時無刻都得依附著大自然生存,但是對於土地與環境的認識又是如此的陌生與疏離….土地不是化為政商工程界的籌碼,就是學界高深理論與抽象概念的理解,而扎扎實實在第一線耕耘的農人園丁或者生態環境的研究者,他們的世界與關心除非透過網路或者有識之士的大聲疾呼,似乎與我們常民生活是平行時空~~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土地無私的承載與覆育著眾生,但是人類自從文明開展之後,幾乎就是一部生態環境的痛史,大地的悲歌,到了現在,災難已經顯化到常民的生活了,人們卻還是癡迷著”哎呀~那對房地產會有影響嗎??”愚蠢到好像人類妄想著這些天文數字就能生存,吃喝拉撒都自動化都4.0了~~

懷抱著反思與擔憂,再度跟隨著Chen前輩來到彰化現場學習與觀察,這次的路上看到了一些可喜的現象,開始有農人遙相呼應向日葵計畫,整片的向日葵花田在金陵橋旁搖曳生姿令人讚嘆~有些則是用波斯菊當綠肥,也是有一番風景~

但是在現場田野調查與訪談的過程當中,也感受到很多令人憂心的現象,在一處被禁耕的農田中,拜訪田地主人沒遇到改而詢問鄰居,問到對於農地為何會受汙染與是否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影響時,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農,都有點茫然的表情,這在天下雜誌11月份的專題報導中才廣泛引起各方關注的嚴重事件,對於當地生活在其中的人,卻是反應如此兩極,雖然令人困惑,但卻是更加堅定要用更多的行動與觀念溝通來讓大家明瞭慣行農業的施藥施肥以及工廠鄰近農田對於整個地下水體循環的恐不傷害….人生在世,片刻離不開大自然的恩典與覆育,但卻用各種無知的愚行來害人害己,這縱橫交織的因果關係讓生命擾動不安,活在病痛與憂傷之中,縱使有這麼多環境生態與自然農法與各種第一線工作者的諸多努力與大聲疾呼,卻和另一端的常民生活形成平行時空??

其實不是這樣的~彰化人的骨氣與環保意識可以說是台灣社運與環運的典範,翻開台灣環境運動史,幾乎各地都有彰化人聲援與奮鬥的身影,但是為何再另一個現場,當地的人卻會對自己身處的情境中的致病因子如此的冷漠疏離呢??或許是因為缺乏契機,缺乏一個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觀察紀錄與實際改善的機會~當初台中的空氣汙染問題,往往被政商學媒把真相掩蓋,直到許多環境生態界的前輩與科技界還有公共衛生界結合,透過空氣盒子的即時影像化呈現,讓人們知道現時現地的空氣品質如何,而不再被政府可操作的數據呼巄!!

而土地,這個更具體更顯現的大地~卻因為太過親近而忽略了土地生機與生命力的需求,因為在鋪滿柏油路與水泥化建築的環境,即使有著眾多歌頌土地神祇的信仰流傳,卻化為一種故著形象的崇拜而忽略了自然環境對於生命的覆載與包容,該是起身回饋大地的時候了~拿起相機手機,拍攝紀錄大地樣貌的變化,灑下向日葵種子,讓植物自然的特性來淨化土壤,讓不施肥不施藥的農法,取代傷害大地傷害健康的慣行農法,讓餵養世人的農人與大地重現生機!!感恩大自然!!謝謝您們的閱讀~懇請大家一起來!!謝謝您!!

106.2.4 彰化農‧田‧水關懷學習之旅

經過這幾次Chen大哥的現場實地解說教學,對於土地與周遭生命環境的互動關係,有了比較立體的觀察與想像,對於大自然的天工也有更深的感恩與尊敬之心,而當地的農友與鄉親,也從一開始的陌生與觀望,在大哥的熱誠解說與拜訪下,開始有越來越多的朋友想參與,希望以具體的行動來關懷土地,讓環境能夠更加美善 ❤

這次教授專程現場教學,懷著期待的心情,起了大早,聞著清晨的空氣,滿懷期待搭上火車,沿途的風景也變得分外可愛 😀

到了彰化,教授迅速帶著大家到田野現場,一到現場,馬上跳入田間,拿出隨身的鏟子與剪刀,開始採樣並現場示範與解說如何觀察土壤的濕度與樣貌(土壤表層如果呈現白灰是亞硝酸鹽過高的跡象;而剝開土壤觀察內裡,如果有紅褐色則表示有重金屬沉積;健康的土壤應該是含水的,如果土壤過乾,則表示須仰賴灌溉水或溝渠水,如果水源受到汙染,則必須在淨化的過程中考量到這個部分)以及植物的型態與汁液告訴我們的事情(花開的越鮮艷,通常重金屬含量越重;健康的植物搓揉起來有淡淡的清香,如果是重金屬汙染過的土地長出來的植物,則不管土壤或植物都有股異味~有的聞起來是辛辣的,濁濁的,芥末味道,金屬味道等等)乃至於水泥牆壁隨手一摸,裡面都有許多學問與端倪(水泥牆壁如果輕輕一抹就出現一層白灰痕跡,表示氧化鋅作用很強,而農藥的重金屬汙染除了沉降在土中進入地下水循環,另一部分就隨著翻土整地飄散在空中,這些都是生活中健康的隱形殺手。

沿途看了與水五金工廠共生的農地到彰濱工業區附近的農地,每塊地都有各自面臨的困境,但是大自然也慈悲的提供解方在旁邊,例如彰濱工業區附近的一塊農地,處在台語俗話”風頭水尾”的困難生長環境,加上農地作物檢驗重金屬超標而被停耕,但是在旁邊可以看到健朗的大樹努力生長,同時旁邊有勇士穿著短褲努力慢跑,可以發現當地的人與植物都是努力精勤奮發的精神。樹長得高表示根扎得深,同理重植根系深長的巨無霸向日葵,可以增加吸附重金屬的土層深度,同時向日葵吸引蜜蜂蝴蝶的過程可以增加良性的生物互動與循環,同時視覺與精神效果良好,試想本來已經中毒的農地,只能消極放著(之前幾次田調的過程中發現,有的用黑色尼龍布蓋著,或者簡單種綠肥,但是之後埋進土裡仍然讓重金屬回到土中…)但是在種向日葵的過程當中,讓人與土地的關係有重新探索與親近的機會,同時運用向日葵的植物特性,達到土壤淨化,景觀美化,還有讓蜜蜂蝴蝶等有更多的蜜源~這是一個正向的循環與共生關係!!

公衛,環境,食農教育環環相扣,而且隨時隨地都是教室與學習機會,但是現代社會的勞務分工與過度崇尚單一面向的經濟指標,反而讓人們很容易忽略我們的一切其實都是大自然的恩賜與覆載,而以膚淺的景觀或者美食觀點來看待”農”所開展的一切對於人類社會生存的重要性。實際上,農本國本,食安即是國安,台灣處在全球氣候變遷的危險區中,更應該以謹慎與感恩之心來思索農‧田‧水與大自然的一切~感恩!!

東海學社 成功文史工作室

https://eastseasociety.blogspot.com/

社區營造、社區發展與地方創生一直是我的成長過程與學習領域當中,相當關心的主題。

在個人的成長與生命歷程中,一直都是在有著濃厚地方特色的社區與社群感的地方,竹山文采與泥香、豐原物阜民豐、大坑自然天書、繽紛聖誕藝術街…東海龍井大肚山,更是包羅萬有,在一個地域空間上從海口到山區台地,從最抽象的印度哲學明目書社,到最人親土親的地瓜到在到中科高科技產業鍊,都在30分鐘車程距離內。

大學時期跟隨吳介英老師學習都市學,老師在都市史與區域空間學上,更是下足了功夫,整整一學年的時間,老師帶著大家研習路易斯.孟福德的鉅作《歷史中的城市》,從印度古文明的城市遺跡,一直到當代後現代的都市史與學理(當然成書時所處的後現代,對我們而言已是古色古香的古典時代)

同時期在校園解說員社接受志遠學長的雙年制的解說員培訓(一學年的時間培訓,一學年時間從事導覽)同時因為社團活動實在太精彩,一直到畢業之後都還是解說員社的志工與社友。

那年的訓練印象最深的是地方感與歷史感的重現,老師用集體記憶的採集與建構來說明。例如校史上非常有名的相片,曾約農校長站在告示牌前,怡然微笑的望著前方,就是在約農路上的某處😊

其後受王老師囑託,籌辦中部學院教育營的企劃,雖然是政治議題營隊,但是我很認真地寫企劃報告(內容從淨溪、生態觀察到環保志工都包括),懇請老師建議主辦單位思考因應後巴黎公約時代的國際社會需求,並且從台灣現在最嚴重的環境生態問題(國土保安,土地超限利用,水資源浩竭,空氣品質劇烈惡化)謀求改善之道!!

如同「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所有的地方感,最後一定歸於當下的身土體驗,而對我所處的時間點而言,大環境大方向是人類所導致的氣候極化加速所帶來的複合式災難;中環境是台灣過度偏向經濟發展所導致的種種山河破碎、荒野退縮、農田消失破壞、水源地污染等等;小環境則是自身所處的社區與社群,如何面對外環境做適當調整等等…

因此個人的思考與學習志趣漸趨明確:
人類社會的合理生存模式
弱小民族的不敗不亡之道

確立自己的學習領域與關心所在,其實始終圍繞在一種和諧共生的生存之道,而在政治上的關心,因為出生的年代與背景,民主自由已經是最基本要求,轉而對公民社會的深化與環境生態優先的環境政治與地球公民主張為主。

走筆至此,希望提出一個長期觀察歸納的生態國安的理念。

國際政治之殘忍而無信義,斑斑血史,殷鑑不遠,一二次大戰,冷戰於今未遠,他日中美兩強交鋒,台灣是代價與後果最為輕鬆的戰場選擇之一。

宜應修道保法,發揚民主價值,積極參與國際生態環保事務與人道救援,成為開放的我們的島,確立生態國安的核心價值,以保子孫生機,成為和平民主國度。

地球已近70年沒有大戰爭,但是資本主義分配與生產體系的轉變,產生了太多在生產與消費結構上都無價值的人(人道主義的世界充滿重視生命的無價珍珠,但是資本主義的世界重於利益關係的平衡,人的生命與尊嚴基本上是無價值的),加上智能機器人大量投入各種供應鏈當中,這都不是目前華人社會的生產與消費機制所能配合得上的。

當美日在探索第二地球,發展機器人,而北歐國家試圖從一種無條件基本收入,以及合作社式的共享經濟來避免戰爭…討論一些無聊的政治史觀建構是無濟於事的(研究世界史的真相沒有人會去關心被滅亡民族的歷史與死活,這是世界文化霸權之可怕,台灣獨立或統一與否,事實上在心靈上無法感動任何世界友人~沒有猶太民族這樣成為西方價值的心靈基石,也沒有像甘地或者曼德拉這樣的地標式人物,無聊的政客或充滿短小落伍算計的小商業,是無法的)

痛定思痛,從國際生態平衡與人道救援上積極整合成為世界生命線的一環,而這也會給台灣帶來一線生機。

而更後來,在ZCS防衛技術概念的指導下(教練團出生入死,走過許多危險暴動戰亂地區,從事過從最溫和的防衛性民政到準軍隊的民兵訓練指導),寫作了《風雨中抱緊自由:反暴力抗爭手冊》、《ASI生存概念》。

從ASI生存概念到生態國安:一種多視角的生存術與生命關懷

「苦難在何處顯多,恩典便在何處顯多。」這句斯多噶學派式的格言,在氣候極化、瘟疫流行、蝗災為患的時候,更是值得細細深思-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痛定思痛,從生態平衡與人道合作角度思考與調整自己與所處社群,整合成為生界生命線的一環,而這也會給自己帶來一線生機。

社區營造與地方發展社團

成立緣起:
希望藉由自發社團的方式,人人是志工,發展個人志趣的的同時也發揚豐富了社群與社團。在精神意涵上期許學習無邊行地湧菩薩的精神,樸實深藏於大地,卻能於需要時無量無邊從地湧出。

而在核心關懷上,以文史資產保護與發揚,串連地方生態環境特色,並以在地產業與地區經濟發展為主體,創造具有各地風土特色的健康社區與安全城市,是我們的共同期待~感恩您我共同守護人地安居生活,加深國家與土地認同。(109.5.28)

社區營造與地方創生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90360484324904/?ref=share

生態國安釋義
http://www.natnews.com.tw/news/news-49413.html

《ASI生存概念》:
https://eastseasociety.blogspot.com/2019/11/blog-post_19.html?m=1

台灣城鄉圖誌<彰化農‧田‧水關 懷學習之旅>

《台灣城鄉圖誌》彰化農‧ 田‧ 水 關懷學習之旅

東海學社 成功文史工作室
https://eastseasociety.blogspot.com/2020/01/httpseastseasociety.html?m=1

★ FB帳號發表您的看法
About 城市文藝復興學報 曾彥霖 217 Articles
以「文化、藝術、社福、社造」為願景,投入健康社區與城市策展概念的提案與執行,長年參加東海藝術街商圈活動與集興宮西秦王爺志工團及中國醫中醫系義診部上醫醫療服務隊志工,並從中體會出一種融合街區經濟與福利政策的社區工作模式。 於《華巍藝術新聞》有「台灣城鄉圖誌」專欄,深度報導與記錄台灣城鄉之美與社區議題。文章與作品並長期投稿於台中府會新聞《新華報導》、高雄府會新聞《南部最大聲》,希望在文化藝術與社會層面都能有所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