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炻器鈞窯-*純青窯Taiwan Stone Ware四部曲之三「陶藝終極 鈞窯再現」—台灣炻器釉」>

4,846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台灣炻器鈞窯-*純青窯Taiwan Stone Ware四部曲之三「陶藝終極 鈞窯再現」—台灣炻器釉」>

純青窯Taiwan Stone Ware作品/林建宏 作品攝影/黃瑞慶  撰文/紀 向

中華文化裡「鈞窯」佔有很重要地位,「鈞窯」更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宋徽宗時期達到高峰,1940年代以降,正值民國初年中國戰亂,陶瓷產業荒廢,這項重要中華文化資產也接近停產狀態,世界科學文明後繼的產業再起之際,中國更是珍惜此項「鈞窯」資產,中國也以國之重要器皿看待「鈞窯」文化產業。

鈞窯材質的的特性與應用

「鈞窯」是一種火爐內窯燒窯變的產物,其珍貴也是如此,豐富的窯變釉色,產生另一種不同的窯燒的釉燒美學,每一件「鈞窯」窯燒作品都表現出各自獨特的珍美,而釉藥的產生變化是完全不假人手,每一件「鈞窯」產生的作品都是唯一的,所以有「鈞瓷無雙」之說。中國歷來對於「鈞窯」的稱許,被人們稱之為“國之瑰寶”。在宋代五大名窯中「鈞窯」以“釉具五色,艷麗絕倫”而獨樹一幟“。古人曾用“夕陽紫翠忽成嵐”等詩句來形容鈞瓷釉色靈活、變化微妙之美。傳統「鈞窯」瑰麗多姿,玫瑰紫、海棠紅、茄皮紫、雞血紅、葡萄紫、硃砂紅、蔥翠青……釉中紅裡透紫、紫裡藏青、青中寓白、白裡泛青,可謂紛彩爭艷。「鈞窯」釉質乳光晶瑩,肥厚玉潤,類翠似玉賽瑪瑙,有巧奪天工之美。來形容鈞窯之美。而明代文震亨在《長物志》一書中對「鈞窯」的評論:「均州窯色如胭脂者為上,青若蔥翠、紫若黑色者次之,雜色者不貴。」是古人對於「鈞窯」的佳喻美評。

「鈞窯」在歷史上,不同時期也多有不同的發現,唐朝時期「鈞窯」的燒成溫度已經達到1350℃-1380℃之間的瓷燒作品。基本上「鈞窯」的釉彩應用,屬於利用天然灰燼直接間接作為釉藥使用,相對的對於各種釉藥的應用,不同產區的「鈞窯」成品各具特色,也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但是對於原礦陶土的應用,也限於唐以前的年代,「鈞窯」也因為各個陶土礦區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美麗釉色產生。

陶藝終極—台灣炻器」的發現—–석기(炻器Stoneware),

「stoneware」,這個詞在西方相當於一類有釉的陶器,而台灣苗栗陶土,更是台灣特有的陶土礦源,苗栗土特有的黏稠特性,與富含多種不同微量金屬礦物質,也是苗栗土的特性。歷年來苗栗土大部分應用在台灣日常生活陶的生產之用,而廣泛的容器使用,就是作為台灣公賣局酒甕的生產。台灣陶瓷界礙於生產技術過於傳統,燒製完成的成品,並沒絕對達到完全瓷化的階段,使用年久以後,不免也有些許水氣滲透的現象,而且傳統上台灣的酒器ˋ容器,在釉藥的要求上,還是以生活實用就近取材為原則,並沒有嚴格要求成品,進階達到美器良品的標準。

六零年代以來,台灣正值農業社會轉型工商產業社會的年代,對於材料的需求,也是以合乎產業機能,與產品的要求為基準,也讓台灣傳統陶瓷工藝,演化成陶瓷產業,材料與釉藥的獲取與應用,也以現代化產業生產需求為標準,在此環境下台灣陶瓷產業界,確實也讓台灣獲得不少外匯定單。但是如此,並沒有因而提升台灣陶瓷工藝的進級,ㄧ般印象中,以往台灣傳統歷史中的歸仁窯ˋ沙鹿窯,以至新竹竹東地區金鍊成窯的金鍊窯,苗栗蔡川竹陶瓷混合燒的作品也在產業的洪流中,消聲匿蹤成為歷史了。

80年代開始,台灣產業漸漸走下坡,各地的個人陶藝工作室卻異軍突起,而存在於台灣苗栗的純青窯,在台灣產業界也有多年奮鬥,窯主林建宏卻深深覺得,台灣陶瓷業還是處於一個第二產業,加工量產階段,並沒有接續發揮台灣在地陶瓷文化。而窯主林建宏先生,出身於台灣苗栗是道地的客家人,對於自身文化與苗栗在地陶土「苗栗土」有深沉的認識,在多年研發下,希望將一般人對於苗栗土刻板印象,只是作為鍋碗瓢盆粗陶的器皿材料使用,如何提升苗栗土的進化,成為其畢生願望。純青窯將苗栗陶土多次精鍊,還利用多次窯燒還原的技術,數年後成功的將苗栗土低溫粗陶器的階層,進階成為高溫高硬度瓷化的成品,更將苗栗陶土的燒結努力達到攝氏1280度C臨界點,將苗栗原礦土特色發揮到淋漓盡致,將陶器改變成為有瓷的硬度,這種成熟的高超的技術,也是在台灣陶藝界,以至國際陶燒技術的今天,一個重要發現「陶藝終極台灣炻器」的發現。

炻器(stoneware)在陶瓷專業學術上的認定

 而炻器在中國古籍上稱“石胎瓷”坯體緻密,已完全燒結(sintering),對於陶瓷材料等級的不同區分,科學的驗證也有其絕對的必要性。陶瓷原料檢驗項目中的無浸透性,是指陶瓷品在含 50 %酒精及 0.1 %的紅色水溶液中,用高壓釜以 4000psi 蒸煮 15 小時而不會著色者,來分別是否達到磁化的階段。台灣目前多用 布羅尼爾 的分類原則來界定陶瓷器的分別;而日本在明治維新後,亦採 「布羅尼爾」的分類法,分類方式如表。此項的分類方式是採陶瓷器的物理性質作歸類。

「布羅尼爾」陶瓷器的簡易分類法

類別 敲擊 坯體斷面 上釉 坯體透明度
瓦器 (Earthen ware) 音濁 吸水 不透明
陶器 (pottery) 音濁 吸水 不透明
炻器(stoneware) 音清脆 不吸水 有或無 不透明
瓷器 (porcelain) 音清脆 不吸水 有或無 半透明

(資料來源參考:鶯歌高職 陶工科文獻資料)

 

早期中國歷代「鈞窯」利用各地在地陶土燒製,而唐人祥「鈞窯」坯體燒成溫度已經達到1350℃-1380℃之間,嚴格來說實屬不易,在當代也是一種突破。做為陶器的土質只有兩大類,即砂質土〈如紫砂〉與泥質土〈如朱泥、苗栗土、北投土等〉。砂質土具透氣性,煮東西不易破,因此中國遠古彩陶時代常見以「陶鼎」來煮食,缺點則為容易滲水;泥質土則不會滲水,但不適合煮食。至於今日陶藝家所使用的陶土大多為兩者混合,砂與泥只是比例的問題罷了。

一般而言閩南語和客家話都稱瓷器為「硘仔」,而陶器則稱為「粗硘仔」,。事實上,兩者除了泥料的區別,燒成溫度也不相同:瓷器是由瓷石、高嶺土等組成,外表施有釉或彩繪的物器,成形則需經過攝氏1280~1400度左右的高溫燒造。而一般陶器則以黏土為原料,燒製溫度也較低〈一般約800~1280度〉。但是純青窯數十年戮力研發的炻器(stoneware)基本上也是陶器,但是將陶終極的燒製也達到1280℃-的溫度,相對的其磁化層度已經類比磁器,這種突破發現也是台灣陶瓷工藝技術的一大突破,所以純青窯就以炻器(stoneware)來定位其燒結的作品。

鈞窯與炻器釉的類同與差別

中國古來有云「“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而「鈞窯」基本上。是一種青瓷窯變釉的一種延伸,就以釉面美學的分別來看待,基本上「鈞窯」的胎、釉屬於瓷胎,「鈞窯」胎質細膩,釉色華麗奪目、種類之多不勝枚舉;。但是鈞窯的最大特色是其釉屬一種乳濁釉。該釉是利用銅、鐵處於不同的氧化態而呈現不同釉色的原理:有天青、天藍、蔥綠、灰綠、黑綠、紅紫等色調。玫瑰紫、海棠紅、茄子紫、天藍、胭脂、硃砂、火紅,還有不同窯變的美感產生,以雙掛施釉,它突破了單色釉的範圍,在瓷釉中開闢了以氧化銅為著色劑,在還原氣氛中燒成了銅紅釉的新境界。此外,「鈞窯」中還有一種窯變彩釉,它構成了鈞窯顏色釉耀眼多彩的特色。通過現代的技術研究,「鈞窯」中乳濁釉的化學組成和窯變機理 但是這層面的陶瓷技術困境,卻也被純青窯以多年現代精湛技術完全掌握了。

古書記載 :「閒觀窯變神韻色,靜聽鈞瓷開片聲”,鈞瓷,其色可賞,其聲可聞。鈞瓷開片裂紋之聲,如鈴如泉,虛妙清冷;如琴如澗;靜夜聞之,令人渾然忘我。其開裂之紋路,似蟹爪,似蛛網,似冰裂,釉面晶瑩剔透,而紋理清細可觀。釉中更有點如珍珠,星溪銀河,光澤潤目,此乃鈞瓷舍色彩以外,另具神韻之處。」。鈞瓷有兩種釉,暗釉和亮釉。亮釉釉質較粗糙,釉層薄,開大小紋片,且釉上多棕眼,內多魚子紋,外部著釉多不到足腳,圈部中心刷圈釉或根本無釉。南宋後至元代,此種鈞器較多見鈞窯的釉面表現,在歷史上一直被盛讚的有「蚯蚓走泥纹」ˋ「牛血纹」ˋ青蛙卵纹ˋ鱼卵纹ˋ铜红釉ˋ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鸡血红、葡萄紫、朱砂红、葱翠青…

原創是瓷藝生命的靈魂,將原創工藝一直貫穿始終也是台灣炻器純青窯秉持的精神,純青窯炻器(stoneware)是在高溫1280℃又是純粹苗栗陶土的元素下,純青窯炻器作品所面對的燒結技術,也有別傳統「鈞窯」。因為歷史上「鈞窯」以各地出產陶土為主,與後期磁土或是陶磁土的混合,讓燒結的磁化度提高,與釉面釉色的掌控更能順利。純青窯的苗栗土的炻器釉技術,利用多掛施釉的釉面變化多端,呈現與「鈞窯」古典釉色美學的極致,但是與「銁窯」不同的「台灣炻器釉」卻是高溫高硬度熟成的釉藥變化。

台灣炻器純青窯也不出鈞窯其右的,多年研發的釉色,諸如鐵鏽紅ˋ天目釉ˋ茶葉沫釉ˋ青瓷ˋ樹枝散釉等,各種不同釉藥應用多掛交叉形成的厚重灰釉,產生的釉面變化出神入化。更也保有傳統釉藥技術與「鈞窯」的美感,發展應用在類屬現代台灣文化美學的作品,尤其在現代產業技術的支援下,茶葉沫釉ˋ天目釉研發成果,可以比擬歐洲與日本的進步陶藝技術。

鈞窯與炻器釉的類同與差別

  鈞窯 純青窯炻器釉
源由 創於中國唐代,興盛於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窯廠產品 台灣苗栗窯 苗栗新燒

1980開發於純青窯,林建宏個人作品

坯體 地方陶土ˋ磁土ˋ陶瓷土 精練台灣苗栗陶土
燒結溫度 唐代人祥鈞窯坯體燒成溫度已經達到1350℃-1380℃之間,低溫釉體成色。 1280℃陶土完全燒結(sintering)磁化成為

炻器(stoneware),高溫釉體成色。

釉燒方式 窯內窯變灰釉ˋ單掛ˋ雙掛釉面處理 窯內窯變灰釉ˋ單掛ˋ雙掛多掛ˋ釉面處理
釉色表現 「蚯蚓走泥纹」ˋ「牛血纹」ˋ青蛙卵纹ˋ鱼卵纹ˋ铜红釉ˋ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鸡血红、葡萄紫、朱砂红、葱翠青… 鐵鏽紅ˋ紫金天目釉ˋ兔毫天目釉ˋ油滴天目釉ˋ黃茶葉沫釉ˋ綠茶葉沫釉ˋ青瓷釉ˋ灑金釉ˋ金屬釉色ˋ鐵鏽黃花釉ˋ樹枝釉ˋ裂纹結晶釉
成品應用 官方收藏器皿ˋ民間文物ˋ一般生活用品ˋ鑑賞收藏 台灣客家文化系列器皿ˋ良品美器研發出品ˇ生活陶ˋ酒器容器ˋ茶倉ˋ鑑賞收藏
研發支援 名間窯場ˋ官窯ˋ民窯ˋ1949 年以後ˋ中國政府輔導研發ˋ成為國禮揚名中外, 全程研發製作     林建宏

師承     國際陶藝大師李茂宗老師

釉藥研發專家 王龍山師傅

材料研發專家 林俊卿先生

美學諮詢     紀  向

 「台灣炻器釉-純青窯」的認知與定位

   起源1960年代的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在在讓人類思考工業革命後文化的衝擊,而在80年代初期,歐洲一票反對普遍的國際風格(International Style)缺乏在地人文精神的聲浪漸漸興起,英國社會在此思潮辯證沉思後,再有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台灣在廿世紀末,也特別注意到文創的這塊領域,但是台灣在此國際文創風潮方興未艾之際,台灣的文創事業將如何面對考驗,將如何獲取國際文創成品的優勢,如何創造類屬台灣文創的空間,卻是台灣文創發展存在的重要課題。

「不是創新就是文創

    沒有個人文化底子的成品,

                 充其量也只是成品不是作品。」

如何認知善用台灣在地的基本文化要素,結合台灣多年來產業發展技術,卻也是台灣文創產業必要的理性思維,必須嚴謹認知台灣工藝產業的發展,因為文創風潮的興起,讓一些文創工作室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但是文創產業除了文化本質以外,產品的量產與規格化是必要,如此的條件卻是一般個人工作室缺乏的,建立品牌創立個人風格,如何在文化的接續上銜接得完美無缺,確實也是文創產業實質上必要的感性面對。

在此以「鈞窯」為目標方向,來比較台灣純青窯炻器釉ˋ炻器釉,在專業陶器的認知上,炻器的領域也與其他陶瓷有所不同。「鈞窯」是在傳統窯場各自研發產生的朵朵燦爛花朵,而台灣純青窯炻器釉卻是應用現代科學觀念,自行研發出來一種帶有台灣文化內涵的器物,是台灣數十年來產業革命進步的重要成果。一般上對於陶藝作品的認知,侷限在品牌產生的裝飾品,接續的台灣數十年來陶工作室的陸續成立,台灣陶藝界百家齊放,陶藝界卻也欣欣向榮。但是在此工商進步的社會,一切講求效率成效的環境下。純青窯林建宏卻堅持客家「硬頸」本色,持著一件事絕對堅持到底,炻器的開發過程與炻器釉的研發進展上,也遭遇不少專業上的困饒,過程中學程的老師 國際陶藝大師 李茂宗老師ˋ與專研釉藥的王龍山師傅…材料研究有成的專家林俊卿先生,都也能適度支援,讓台灣陶藝的研發在2016年的今天,做了一件國際陶藝界劃時代的大事,就是台灣有「台灣炻器釉-純青窯」的發現。

台灣炻器釉-純青窯」的研發出發,完全是林建宏個人的執著與堅持,但是成果的發表展現,確實還有一段艱辛路程需要經過,就此拿台灣炻器釉比擬中國五大名窯之一的「鈞窯」。「台灣純青窯炻器釉」作品本身呈現的光芒,相信不會在此文化美學深厚的現代社會被埋沒,歷史的時間將證明一切,美的東西是明亮炫麗的,是自己會發出光芒的。就我數十年從事藝術美學的專業,我更是相信,這種產生於台灣,出現於台灣,「台灣炻器釉-純青窯」也將有其燦爛輝煌的一片天空。

紀 向 2015  策展 文字工作 專業創作

(資料來源參考:鶯歌高職 陶工科文獻資料,維基百科,互動百科,中國陶瓷網頁 ),

★ FB帳號發表您的看法